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及其调适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色理论是用角色的概念来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角色概念被引入用来分析教师的行为。本文拟从教师角色问题人手,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教师的角色,并提出强化角色意识,进行角色调适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准确而清晰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的方向,即职业教育要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为途径,加快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在短时间内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满足社会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快速就业找到合适的岗位。
  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由纯理论型向理论加技能的“双师”教师转变。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却表现得较为单一,其教学过程模式都表现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和中心地位。
  关于教师职业角色,已有众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金一鸣指出,一般说来,教师扮演的主要职业角色有: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与朋友。教师所扮演的这些角色,决定了教师职业所负有的职责以及成功地履行这些指责所具有的意义。
  邓和平认为,教师具有为学之师、为事之师与为人之师的职业特征、职业价值与社会职业期望。作为教师,他不仅要引导社会其他成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祟高的,惟其如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并在努力“化”人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的进化。这样教师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通过观察研究,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将教师角色总结为以下五点,在此和同行探讨。
  1.学生自我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要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运用要能够构成对日后学习、工作有用的基础性、背景性的“前结构”、“前理解”,以不断构架在学习中将要学到的新知识。
  2.学生终身学习的引领者。终身学习对高职高专师生而言尤其重要。有学者将“学习者”视为教师角色的隐性定位。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具有合理性,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扮演学习者角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在教育情境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无法用固定模式去解决,为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育者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如若希望成为真正好的教育者,只有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引领者。
  3.复合型知能结构的集成者。随着网络时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产学研的一体化趋势,社会需要那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通才”。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一些高职高专教师的水平还不容乐观,但整体而言提升速度很快,高职高专教师集成了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包括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能力结构。
  .4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高职高专教育有其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发展上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于是面临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大量课程尤其是特色课程的缺失使高职高专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
  5.师生关系的协调者。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主动地为每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潜能的展示和发展。教师只有在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采取适合的传播方式,有效安排课程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学校实训基地、学校生活制度、校内外文化氛围的创设和上岗实习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内因,各种教育因素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离开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二、强化角色意识,进行角色调适的现实意义
  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识,便是教师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是凝聚剂,能把角色与事业凝聚在一起。角色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工作职责以及社会使命,阐明高专院校教师的价值、意义,有助于教师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角色意识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其他教育观念及心理健康,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并且通过教师的言行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着间接的影响作用。
  教育情境中教师的角色一般可划分为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三个不同层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给教师的职业角色不断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国际教育大会第35次会议致函各国教育部,建议“帮助教师和未来的教师认识教师的角色转换,并为新的角色及其功能做准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扮演多种角色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冲突,不仅仅给教师个人带来苦恼,影响教师形象,而且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角色调适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说来,有冲突就应该及时进行调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是他自己在领悟角色的指导下形成的实践角色。个体领悟角色是否正确、个人角色扮演技能和水平的高低等等,都是导致角色差距的原因。角色差距的表现有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等类型。调适是指为了达成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努力。教师角色调适一般是指人为地缩小教师角色差距,协调教师的期望角色、领悟角色与实践角色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包括自我调适与社会调适两方面。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不断地角色调适,通过社会调适和个体自我调适,消除角色差距。角色自我调适主要指个人通过角色学习和主观努力,弄清角色期望的真正含义,掌握社会规范的精确要求,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角色技能等。角色的社会调适主要指调整社会为个人所提供的角色地位以提出新的符合社会实际和个人条件的角色期望,或改善条件以创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角色化环境。
  社会给予教师较高的理想角色,对其行为有较高的期望,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转换角色。这不但使教师容易出现角色混乱和迷失,也容易引起教师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同时,由于不少新创办的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改制和合并升格而来,在改制过程中的合并与调整,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无助感。我国高职教育既要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任务(学历教育),又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技术和技能)。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广大由各类学校改制而成的高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跨越式的挑战。此外,高职学生来源的广泛性、差异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缺乏等,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学生违纪现象增多,也加大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对于高职教师而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其它工作更易让他们感觉到疲劳不堪;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也确实令不少教师感到较大的压力和负担。教师的责任随之加重,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广泛,成为了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而原有的角色的内容及要求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也更需要教师不断协调好各种角色的关系,进行角色调适。
  总之,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剧烈,各国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面对新形势,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角色问题、角色意识的强化以及角色调适的有效途径等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并被广大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特点,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极大地激发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中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为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加强德育工作,在中学体育教
在课改实验区,普遍存在着教师与课改繁重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教师要达到课改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并且还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因此,学校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改。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顺利推进新课改都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素质是关键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的成败和他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之本、课程建设之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来源于《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意义、过程、机制、途径与策略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为新时期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提高专业发展的科学性,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氛围与经验支持。  然而,理论研究的“繁荣”掩盖不了残酷的现实。目前,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缺失、重科研轻教学唯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语文素养。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塑造则更为重要,作为奋斗在一线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对数学阶段学习的反思等,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维系师生情感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