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毫无疑问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篇文章即尝试从端正自身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三个方面,详细阐发笔者几点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写作诉求写作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困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一方面,作文的确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反应出他们的语言文学基础,小学阶段更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相关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作文也是许多小学生害怕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写作上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来,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其实,教好小学作文并没有教师们想象中那么难,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端正作文教学目标是前提
我认为,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既不能制定单一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设置过高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仅仅让学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就显得过于单一;但如果要求学生每一次都要写出字数达标、文采出众的文章,则目标不切实际。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学生们没有写作的兴趣,而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没有端正。本人的教学经历证明,教师的高目标并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反而会让学生打起退堂鼓。只有全面且客观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的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1.建立全面的作文教学目标。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和关键的阶段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就不可以仅仅将教学的目标设置为学生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了。这样的目标过于单一,也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全面的作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兴趣激发永远是第一位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中,这种被动的状态所衍生出来的心理感受有可能伴随学生一生。换言之,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经历,对学生整体的作文水平都有影响。所以,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求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兴趣感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不全面的。(2)学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俗话说:“心中有物,则笔下有言。”观察生活的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找出写作的素材,小学时期是学生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所以,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也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3)学生能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观察生活能力之后再来要求学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为时也不晚。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知、情、意、能,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2.建立客观的作文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做到全面之外,也必须做到客观。客观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建立客观并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切忌因为目标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说,在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的文章时,如果既要求学生记事有序、文体通顺,又要求学生引用诗句、使用修辞的话,那要求过高了。要知道,学生刚刚开始作文学习,因此存在诸多的不足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耐心地帮助学生完善写作艺术、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是关键
1.为何要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当前,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在作文学习上兴致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诉求没有被激发出来。一旦写作诉求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心理自然而然就会从“要我写作文”向“我要写作文”转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潜能就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渐渐地,学生也就会更加享受这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真正的体会到作文学习的乐趣。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
(1)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目类型。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制定什么样的题目,学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目类型,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乐于分享。(2)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对小学生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批改作文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在写批语的时候多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圈出学生的优秀句子并写出真诚的评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批改原则,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总之,学生看到教师的评语,成就感和荣誉感得到满足,自身的写作诉求也会逐渐增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重点
1.良好写作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哲人有云:“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原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且比较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支撑的话,就很容易因为遇到困难挫折而半途而废。尤其是对于玩心仍然比较大、定性不是那么强的小学生而言,养成习惯就意味着作文学习多了一份乐趣、少了一些苦涩。所以,教师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两方面的角色。一是示范者的角色;二是监督者的角色。教师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在组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我们要求学生字体工整,我们日常的板书就一定要工整得体;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动形象,那我们给学生举例的时候也要做到形象生动。尤其是给学生念读的一些范文最好是教师亲自写的。这样,学生以教师为实实在在的榜样,其自身的习惯坚持也会更加持久。其次就是教师监督者的角色。小学生的自律性普遍比较低,因此,在学生养成习惯的漫长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监督的作用。当学生出现懈怠的情况时,教师要从旁提醒学生、引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任务、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涛避免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等情况的出现。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圆满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建立全面且客观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而这些都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教学目标 写作诉求写作习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困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一方面,作文的确是一个重点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反应出他们的语言文学基础,小学阶段更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相关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作文也是许多小学生害怕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写作上的兴趣总是提不起来。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来,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其实,教好小学作文并没有教师们想象中那么难,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端正作文教学目标是前提
我认为,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既不能制定单一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设置过高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仅仅让学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就显得过于单一;但如果要求学生每一次都要写出字数达标、文采出众的文章,则目标不切实际。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学生们没有写作的兴趣,而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没有端正。本人的教学经历证明,教师的高目标并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反而会让学生打起退堂鼓。只有全面且客观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的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1.建立全面的作文教学目标。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和关键的阶段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就不可以仅仅将教学的目标设置为学生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了。这样的目标过于单一,也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全面的作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兴趣激发永远是第一位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不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中,这种被动的状态所衍生出来的心理感受有可能伴随学生一生。换言之,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经历,对学生整体的作文水平都有影响。所以,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求结果而不顾及学生兴趣感受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不全面的。(2)学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俗话说:“心中有物,则笔下有言。”观察生活的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找出写作的素材,小学时期是学生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生观察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所以,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也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3)学生能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观察生活能力之后再来要求学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为时也不晚。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知、情、意、能,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2.建立客观的作文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做到全面之外,也必须做到客观。客观的目标要求教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建立客观并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切忌因为目标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比如说,在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的文章时,如果既要求学生记事有序、文体通顺,又要求学生引用诗句、使用修辞的话,那要求过高了。要知道,学生刚刚开始作文学习,因此存在诸多的不足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耐心地帮助学生完善写作艺术、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是关键
1.为何要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当前,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在作文学习上兴致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诉求没有被激发出来。一旦写作诉求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心理自然而然就会从“要我写作文”向“我要写作文”转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潜能就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出来。渐渐地,学生也就会更加享受这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真正的体会到作文学习的乐趣。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
(1)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目类型。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教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教师制定什么样的题目,学生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目类型,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乐于分享。(2)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的表扬和肯定对小学生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批改作文这一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在写批语的时候多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圈出学生的优秀句子并写出真诚的评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批改原则,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总之,学生看到教师的评语,成就感和荣誉感得到满足,自身的写作诉求也会逐渐增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重点
1.良好写作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哲人有云:“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原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且比较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作文习惯支撑的话,就很容易因为遇到困难挫折而半途而废。尤其是对于玩心仍然比较大、定性不是那么强的小学生而言,养成习惯就意味着作文学习多了一份乐趣、少了一些苦涩。所以,教师重视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2.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两方面的角色。一是示范者的角色;二是监督者的角色。教师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在组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我们要求学生字体工整,我们日常的板书就一定要工整得体;如果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动形象,那我们给学生举例的时候也要做到形象生动。尤其是给学生念读的一些范文最好是教师亲自写的。这样,学生以教师为实实在在的榜样,其自身的习惯坚持也会更加持久。其次就是教师监督者的角色。小学生的自律性普遍比较低,因此,在学生养成习惯的漫长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监督的作用。当学生出现懈怠的情况时,教师要从旁提醒学生、引导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任务、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涛避免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等情况的出现。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要想圆满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建立全面且客观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教师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诉求,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而这些都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