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多为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文中常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当前教师是如何教学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的?笔者经过调研,发觉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读而过”,一种是“一读再读”。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对于对话,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例如,在3 — 4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而对话教学中,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合适的年段,选择合适的文本,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
  【课文片段】
  《陶罐与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文本解读】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
  【教学设计】
  ⒈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
  ⒉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⑴提示语放回对话中,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⑵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
  ⒊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⒋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
  【反思提升】
  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以上片段设计,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目标集中,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课文片段】
  《夜莺的歌声》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一问问口哨)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二问问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 (三问问路)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四问问游击队)
  “你说的是一种蘑(mó)菇(gū)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文本解读】
  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在这里,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但因为年段不同,目标也不同,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再细读这四组对话,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可以说,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
  【教学设计】
  ⒈读懂四问,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
  ⒉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读懂“言外之意”,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⑴一读,读出“糊涂”,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
  ⑵二读,读出“机智”,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⑶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会导致什么结果?
  ⑷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体会角色,感受人物形象。
  ⒊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自学夜莺其他对话,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
  ⒋小结,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反思提升】
  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没有深入文本,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显得单薄苍白。在以上片段处理中,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其他文献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读读背背、抄抄听听、查查字典。内容重复机械,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变得如此单调乏味,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传统的作业不但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而且大部分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不是学生自选的。因此,如何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观,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应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语文学科必须打破封闭的教学体系,从“小课本”“小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开阔的教学视野,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  “全景式”教学就是把一篇小小的课文,置身于作品的整个大背景之中,既重视课文的语言文字与思想意义、与作者感情的内在联系,又注重课文与自然、与文化、与社会的外在联系。让学生在宽广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幸福指数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工作质量。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第一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一、语文味  语文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中不难看出,语文的学习应该紧抓语文实践,而语文实践的素材应该源自文本、用于生活。  人教版语文
中国共产党和俄国共产党(联共党)在解决本国民族问题方面,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形式。俄国共产党采用了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的联邦制,而中国共产党采用了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民族区域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二上第四单元。本文要写的字共有8个,分别是“每、言、治、棵、挂、哇、怪、慢”。针对二年级写字教学以写好偏旁和部件为主的年段重点,笔者将本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安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安静。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动如脱兔”的读、写、说、唱,更需要“静如处子”的思考、揣摩、倾听、沉淀。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语言活动,更应关注具有内隐性质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给课堂留一方情感和思维的“静”土,让学生静静地等待,静静地倾听,静静地默读,静
<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印发
鲍宗武老师执教文言文《伯牙绝弦》,其中有这样一条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从中体味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