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案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学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可操作的路线,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份半成品的笔记。那么,如何设计有效学案,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提倡“学案导学”模式,每堂课就都应采用学案来教学,其实未必。若是每节课都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对一些经典的适合讲述的课例,采用非学案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果。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分析,不能盲目为了学案教学而设计无效的学案。以六年级为例,我认为以下几种课题较适合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一类是有关公式的推导,如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首先,圆、圆柱等形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应的实物,便于学生进行操作材料的选取。其次,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形象感知几何形体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效果要比教师采用课件演示好得多,学生记忆更为深刻。其三,只有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同时也才能为课堂的公式应用教学赢得时间。第二类是“数学广角”的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抽屉原理问题等。数学广角的知识大部分原先都是“数奥”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课本上同时呈现了列表法、假设法、方程解法、“金鸡独立”法等解题方法,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同时掌握这些解题思路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可提供“学案”让学生事先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第三类是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综合应用的问题,如纳税与利率的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合理存款等。这些综合应用活动涉及了很多方面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与收集信息的工作,我们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去完成。例如“合理存款”一课,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然后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第四类是能进行对比教学的内容,如正、反比例的意义等。正、反比例的意义有其相似性又有其区别,我们可以将教材进行整合,将两个课时合在一起上,在学案中同时呈现,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学习。
二、确定合适的位置
“学案导学”的模式是否都是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课堂上才进行问题的解决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实学案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在课前下发,也可以当堂发,贯穿在教学中使用,甚至可以在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中应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从体会年、月、日的意义,探索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快记各月的天数,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学习方法的提示,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后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先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宽松而有序。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学案就从课堂引入开始,让学生在困惑中激起疑问,进而进行探究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活学活用并进行自我检测。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在课始就使用学案,而是在建立了面积概念,认识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并完成自学提纲。这样使用片断式的学案,使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有效地避免了“学案导学”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的现象。
三、设计合适的问题
一份好的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例如,“年、月、日”一课的学案设计,在“快记各月的天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时就给出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提示: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网查找快记各月天数的方法。
2.看课本第48页,了解书中介绍两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同学,或看课本第48页最下面的解释。
3.读读老师的方法:
(1)只记忆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用1分钟时间记忆各月天数。
5.练习:猜生日。
小兰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前1天。”小兰的生日是()。
李平说:“我的生日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李平的生日是()。
陈静说:“我前天刚过生日。”陈静的生日是()。
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编写合适的练习
“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它将很多原本在课内教学的内容放到了课外,或者在课内通过教师学案的有效引导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题,B档为提高题,A档为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识点之后,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自我检测题是这样的:
C档:
(1)判断。
a.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20°、30°和40°。()
(2)下面卡片中哪三个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请在数字上打√)
(3)∠1、∠2、∠3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38°,∠2=46°,∠3=()。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B档:
把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用一条直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a.小于90°b.等于90°
c.大于90°d.还是180°
A档:
如下图,∠1=()度。
C档题,通过是非判断题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填空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B档题和C档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从选材出发,结合学情,精心设计问题和课堂练习,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提倡“学案导学”模式,每堂课就都应采用学案来教学,其实未必。若是每节课都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对一些经典的适合讲述的课例,采用非学案的教学方式更有效果。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分析,不能盲目为了学案教学而设计无效的学案。以六年级为例,我认为以下几种课题较适合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一类是有关公式的推导,如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首先,圆、圆柱等形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应的实物,便于学生进行操作材料的选取。其次,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形象感知几何形体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效果要比教师采用课件演示好得多,学生记忆更为深刻。其三,只有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安排在课外,学生的操作才能更加充分,同时也才能为课堂的公式应用教学赢得时间。第二类是“数学广角”的内容,如鸡兔同笼问题、抽屉原理问题等。数学广角的知识大部分原先都是“数奥”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课本上同时呈现了列表法、假设法、方程解法、“金鸡独立”法等解题方法,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同时掌握这些解题思路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可提供“学案”让学生事先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归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第三类是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综合应用的问题,如纳税与利率的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合理存款等。这些综合应用活动涉及了很多方面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与收集信息的工作,我们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去完成。例如“合理存款”一课,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然后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第四类是能进行对比教学的内容,如正、反比例的意义等。正、反比例的意义有其相似性又有其区别,我们可以将教材进行整合,将两个课时合在一起上,在学案中同时呈现,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学习。
二、确定合适的位置
“学案导学”的模式是否都是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课堂上才进行问题的解决吗?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其实学案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在课前下发,也可以当堂发,贯穿在教学中使用,甚至可以在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中应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从体会年、月、日的意义,探索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快记各月的天数,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学习方法的提示,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后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先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宽松而有序。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设计的学案就从课堂引入开始,让学生在困惑中激起疑问,进而进行探究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活学活用并进行自我检测。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并没有在课始就使用学案,而是在建立了面积概念,认识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并完成自学提纲。这样使用片断式的学案,使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有效地避免了“学案导学”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的现象。
三、设计合适的问题
一份好的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难点、疑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例如,“年、月、日”一课的学案设计,在“快记各月的天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时就给出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提示: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网查找快记各月天数的方法。
2.看课本第48页,了解书中介绍两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同学,或看课本第48页最下面的解释。
3.读读老师的方法:
(1)只记忆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用1分钟时间记忆各月天数。
5.练习:猜生日。
小兰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前1天。”小兰的生日是()。
李平说:“我的生日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李平的生日是()。
陈静说:“我前天刚过生日。”陈静的生日是()。
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编写合适的练习
“学案导学”模式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它将很多原本在课内教学的内容放到了课外,或者在课内通过教师学案的有效引导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由此,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成为可能,那如何精选练习也就成了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使用了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题,B档为提高题,A档为挑战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识点之后,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自我检测题是这样的:
C档:
(1)判断。
a.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20°、30°和40°。()
(2)下面卡片中哪三个角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请在数字上打√)
(3)∠1、∠2、∠3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38°,∠2=46°,∠3=()。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B档:
把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用一条直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a.小于90°b.等于90°
c.大于90°d.还是180°
A档:
如下图,∠1=()度。
C档题,通过是非判断题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填空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B档题和C档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从选材出发,结合学情,精心设计问题和课堂练习,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