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则成为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不同的收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较好的统筹安排,高瞻远瞩。
一、激趣入境,催化回归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前几分钟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要迅速收拢孩子们的心,否则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可精心设计导言,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凝聚起来,使学生集中注意,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设计问题情境要从两点出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手》这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刚在美术课上做完手工,注意力比较分散,这时,我巧妙设计导言:人人都有一双手,把我们的手伸出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慌忙把自己手中余兴未尽的手工放入桌堂中,认真观察自己的手,原本松散的心迅速回收,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网络教学,以生为本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与本课教学息息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带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调动起来,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研究语文知识,体现主体,注重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步进入“以学为乐、博学为快”的境界。
当然,设计的课件,涉猎的网络学习内容要反复推敲,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现代化手段采用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
此外,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切身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几种学习方式,都要注意培养学生三个意识。要调整原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结构,切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教师指导点拨的质量提上去。每一次学生交往互动的时间要合理。注意不能学生刚进入角色,教师就偃旗息鼓,终止互动;或者时间过于宽裕,以至于学生无所事事,引起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互动。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互动,在课堂上除了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参与伙伴之间的互动式每个人的责任,在学习重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对同伴负责。
(2)信息意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吸收信息是,头脑重要出现说什么?问什么?怎么样等问号。使学生带着问题厅、想,对同伴的发言做出迅速的反映。
(3)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在与同伴互动学习,发言是应尽的责任,但是不是最终的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合作,是共同提高。因此,讨论中不能满足于发言,而应追求互补,要从同伴的发言中吸取友谊的信息,也要努力给同伴以有力的支持、热情的帮助。
三、美妙结尾,回味无穷
虎头蛇尾是学生写作最容易犯的通病,而我们语文教学也经常犯类似的毛病。课堂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这个时候,许多学生开始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收拾整理文具,开始准备下节课的内容,而许多教师也简单地认为,学生累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放松一下了,于是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松懈现象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放纵学生,任其为所欲为。孰不知,此时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总结回味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精致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在设计《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结尾时,我巧妙拋出这样的问题:放弃需要勇气,尤其是放弃自己最心爱的事物。尽管是那样的不舍,小小的詹姆斯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把不该钓的鱼放回了水中。面对不属于自己的诱惑,詹姆斯选择了遵守规则,那么同学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鱼”的诱惑呢?你是怎么做的?很小的一个问题使学生陷入沉思,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小动作”,把游离的眼神从窗外移回来。有许多同学甚至谈出了非常深刻的感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是非之间要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这时,我随即赠送给大家一句格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生回味无穷,整个这堂课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决不能只是假大空的口号,而应逐步实现一系列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做为教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已经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向课堂四十分要质量,在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输送健康、乐观、多才多艺、能乘风破浪,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不同的收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较好的统筹安排,高瞻远瞩。
一、激趣入境,催化回归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前几分钟是学生的心从课外要进入还没有进入课堂境界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要迅速收拢孩子们的心,否则会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可精心设计导言,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思维活动激活,凝聚起来,使学生集中注意,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设计问题情境要从两点出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手》这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刚在美术课上做完手工,注意力比较分散,这时,我巧妙设计导言:人人都有一双手,把我们的手伸出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慌忙把自己手中余兴未尽的手工放入桌堂中,认真观察自己的手,原本松散的心迅速回收,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这节课的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网络教学,以生为本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与本课教学息息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带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再次调动起来,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研究语文知识,体现主体,注重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逐步进入“以学为乐、博学为快”的境界。
当然,设计的课件,涉猎的网络学习内容要反复推敲,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现代化手段采用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
此外,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切身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几种学习方式,都要注意培养学生三个意识。要调整原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结构,切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教师指导点拨的质量提上去。每一次学生交往互动的时间要合理。注意不能学生刚进入角色,教师就偃旗息鼓,终止互动;或者时间过于宽裕,以至于学生无所事事,引起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互动。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互动,在课堂上除了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参与伙伴之间的互动式每个人的责任,在学习重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对同伴负责。
(2)信息意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吸收信息是,头脑重要出现说什么?问什么?怎么样等问号。使学生带着问题厅、想,对同伴的发言做出迅速的反映。
(3)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在与同伴互动学习,发言是应尽的责任,但是不是最终的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合作,是共同提高。因此,讨论中不能满足于发言,而应追求互补,要从同伴的发言中吸取友谊的信息,也要努力给同伴以有力的支持、热情的帮助。
三、美妙结尾,回味无穷
虎头蛇尾是学生写作最容易犯的通病,而我们语文教学也经常犯类似的毛病。课堂最后几分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以为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内容,最后就真正的把时间交给学生了。这个时候,许多学生开始搞小动作,开小差,甚至收拾整理文具,开始准备下节课的内容,而许多教师也简单地认为,学生累了这么长时间,也该放松一下了,于是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松懈现象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放纵学生,任其为所欲为。孰不知,此时是重新唤起学生对本课内容总结回味学习的好机会,也是使本课知识得以升华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良机。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良好精致的课末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如在设计《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结尾时,我巧妙拋出这样的问题:放弃需要勇气,尤其是放弃自己最心爱的事物。尽管是那样的不舍,小小的詹姆斯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把不该钓的鱼放回了水中。面对不属于自己的诱惑,詹姆斯选择了遵守规则,那么同学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鱼”的诱惑呢?你是怎么做的?很小的一个问题使学生陷入沉思,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小动作”,把游离的眼神从窗外移回来。有许多同学甚至谈出了非常深刻的感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是非之间要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这时,我随即赠送给大家一句格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学生回味无穷,整个这堂课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结尾,使它象一台文艺节目的压轴戏,能够紧紧地吸引学生。课堂结尾要帮助学生认知;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要使学生愉快,以消除疲劳而精神饱满。使本节课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回味。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决不能只是假大空的口号,而应逐步实现一系列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做为教师,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已经势在必行。我们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向课堂四十分要质量,在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输送健康、乐观、多才多艺、能乘风破浪,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