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数学总是无处不在,它由生活中提取,又使用于生活。而小学数学课本更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启蒙书,只有在小学里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才能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老师在教授数学的时候,需要将寓教于乐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我们的生活里数学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里的事物,将数学的思维贯穿在生活中,用数学角度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将数学贯穿在平常生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其在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有涉及,学习数学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数学,用数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将实际生活问题融入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小学生在初学数学时,认知能力并不强,因此要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将数学生活化实用化。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看到数学符号时,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简单的数字符号、数学概念变换成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得出数学概念,再以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对生活的再认知。从本质而言,数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先获取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题技能,最终发展出习惯性的解题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由动作思维转换到形象思维,最后成长为抽象思维。这过程中,思维模式在成长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也自然越来越好,因此,必须将数学生活化,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有更好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路径
1.设置情境,取材生活
数学遍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超市或商场里购物属于数学范围,平常生活中的水电费缴纳、买菜买货也属于数学范围。我们经常遇到这些事情却也经常忽略这些事情,然而如果教师懂得利用平时生活细节,在数学的学习中以这些生活琐事为素材,通过一定生活情境来讲解数学,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之近,由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数学初期,学生会学习到克这个单位,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包120克的方便面让同学感受一下克这个单位的重量,然后根据包装袋上的内容,让学生计算包装袋以及配料的重量,首先告诉学生袋上的内容:一包方便面的总重量是120克,其中有117克的重量都属于面饼和配料,而其中面饼的重量86克,然后引导学生算出包装袋的重量=总重量减去面饼以及调料的重量,这样就可以知道包装袋的重量是3克,然后再根据配料重量 面饼重量=117克,算出配料的重量是31克。通过一包简单的方便面既让学生对克这个单位有了深刻的印象,又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谓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学习方法。
2.改组教材,贴近生活
学习数学时,进行大量题目的练习也是熟练解题技巧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组,以平时生活为素材将枯燥的数字融入其中,做到真正的数学生活化。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可以将原本单一的数字计算以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
3.借助多媒体,营造生活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而到了21世纪,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了教学的主要方式。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地展示声音图像,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气氛,使数学的生活化更具体形象,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更容易投入兴趣,愿意主动地研究数学,体现数学。比如,在刚开始接触数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认识小数》这一教学中的知识以“带着弟弟去超市购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课件第一页放上超市大门的图片,第二页、第三页则如同身临其境地走进超市一样,将货物架上的各种物品以及标签展示出来,然后这时候告诉学生,弟弟不认识标签上的数字,你们要帮助他,告诉他标签上的数字是几元几角几分可以吗?这样学生们就会在观看了标签后,踊跃地举手发言,将具体货物的价格一一说出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既学习到了小数的知识,也将这一知识融入了平时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更是其之后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时一定要通过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要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将生活细节作为素材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也会为之后的高等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中心小学 甘肃】
我们的生活里数学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里的事物,将数学的思维贯穿在生活中,用数学角度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将数学贯穿在平常生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其在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有涉及,学习数学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應用数学,用数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将实际生活问题融入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小学生在初学数学时,认知能力并不强,因此要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将数学生活化实用化。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看到数学符号时,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简单的数字符号、数学概念变换成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从实际生活中得出数学概念,再以数学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对生活的再认知。从本质而言,数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先获取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题技能,最终发展出习惯性的解题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由动作思维转换到形象思维,最后成长为抽象思维。这过程中,思维模式在成长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也自然越来越好,因此,必须将数学生活化,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有更好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路径
1.设置情境,取材生活
数学遍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超市或商场里购物属于数学范围,平常生活中的水电费缴纳、买菜买货也属于数学范围。我们经常遇到这些事情却也经常忽略这些事情,然而如果教师懂得利用平时生活细节,在数学的学习中以这些生活琐事为素材,通过一定生活情境来讲解数学,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之近,由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数学初期,学生会学习到克这个单位,这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包120克的方便面让同学感受一下克这个单位的重量,然后根据包装袋上的内容,让学生计算包装袋以及配料的重量,首先告诉学生袋上的内容:一包方便面的总重量是120克,其中有117克的重量都属于面饼和配料,而其中面饼的重量86克,然后引导学生算出包装袋的重量=总重量减去面饼以及调料的重量,这样就可以知道包装袋的重量是3克,然后再根据配料重量 面饼重量=117克,算出配料的重量是31克。通过一包简单的方便面既让学生对克这个单位有了深刻的印象,又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可谓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学习方法。
2.改组教材,贴近生活
学习数学时,进行大量题目的练习也是熟练解题技巧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组,以平时生活为素材将枯燥的数字融入其中,做到真正的数学生活化。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可以将原本单一的数字计算以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
3.借助多媒体,营造生活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板书的形式呈现,而到了21世纪,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了教学的主要方式。利用多媒体,能够充分地展示声音图像,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气氛,使数学的生活化更具体形象,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更容易投入兴趣,愿意主动地研究数学,体现数学。比如,在刚开始接触数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认识小数》这一教学中的知识以“带着弟弟去超市购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课件第一页放上超市大门的图片,第二页、第三页则如同身临其境地走进超市一样,将货物架上的各种物品以及标签展示出来,然后这时候告诉学生,弟弟不认识标签上的数字,你们要帮助他,告诉他标签上的数字是几元几角几分可以吗?这样学生们就会在观看了标签后,踊跃地举手发言,将具体货物的价格一一说出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既学习到了小数的知识,也将这一知识融入了平时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教育更是其之后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时一定要通过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要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将生活细节作为素材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也会为之后的高等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酒泉市肃州区西峰中心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