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扎实有效开展阅读,对于学生的科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思想上不愿意阅读、情感上不喜欢阅读并且阅读的专注性缺乏的现状,经常跳跃性、选择性走马观花般阅读,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习途径仍是听课、记笔记、做习题,科学学习效果甚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为此,笔者为了克服学生对阅读环节漠视的现状,在科学教学中积极实践和探索任务型阅读策略,通过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在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驱动下进行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和支配的,而学习任务可作为动机推动强化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任务型阅读策略的实施,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而且也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 预习型阅读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科学学习中一项常规的基本环节,但预习方法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优劣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能有效提高科学预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预习型阅读任务一般可分为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和初步学习教材主要内容两个方面.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对阅读教材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前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所学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在学习“元素的符号”前,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是“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在古希腊时,人们就已经用符号来表示当时发现和使用的物质.随着炼金术的发展,炼金家也有了自己表示物质的符号.到了19世纪初,道尔顿用圆圈配以不同的图案和字母来表示各种原子(图1).
由金丹术时期元素符号和道尔顿时期元素符号引出现代元素符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人类寻求简化的智慧,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建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另一种预习型阅读任务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概况,理解教材的重点,琢磨教材的难点,自主构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逐步解决预设的问题,也可设置学生提问卡,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型阅读自己来提出具体问题.
如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你是如何理解该问题的?本节课你觉得疑难问题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些问题考考你的同桌?
在给学生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前,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讲一则死海的小故事,促使学生去预习阅读浮力教材内容.
2 新课型阅读任务,提高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出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其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开展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为此,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一般做法为:指导学生首先精读课文,准确理解概念含义,可选取一段教材,围绕其中知识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后作答,如在学习压强时,可设置问题串:(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来表示?这是什么科学方法?(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3)压力作用效果用什么物理量表示?(4)你能感受到1帕压强的大小吗?在阅读教材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整理,并且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但要注意教材阅读片面化倾向,一些学生只读文字,不读图表,仅通过文字来学习,思维是抽象的,若能结合图表等直观材料,将枯燥晦涩的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形象思维,如图2所示水的分布.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对科学符号进行感知、转化,对图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对实验装置进行识别和改进,并将感知到的科学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教材中未显的隐含内容、规则中的隐含条件等内容进行引导提示.
通过新授课堂学生阅读教材获取知识,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建构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3 复习型阅读任务,提高知识整理能力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许多学生往往不注重教科书的阅读,很少通过阅读系统整理复习所学的科学知识,而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阅览现存的复习资料,阅读教材成为被遗忘的学习角落.
其实这是科学复习教学的一个误区,若开展专题阅读,对科学教材不同章节出现的概念、规律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融合,组织成体系,使分散零碎的基础知识形成统一的整体,既能起到知识的查漏补缺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知识整理能力.笔者在复习电学实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测小灯泡功率等实验,并按测量原理、电路图、滑动变阻器作用等方面列表对比,做好阅读笔记.
又如对于科学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也可开展阅读,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压力与重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生生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布置阅读型复习任务,是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延伸,通过对知识的再整理、再思考,进而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整理能力.
4 习题型阅读任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据中考评卷教师反馈,相当一部分考生是由于看不懂试题的文字表述,没有确切理解试题中所给的科学事实和隐含条件,找不出问题的突破口而失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试题能力低下.但从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初中科学试题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无论是科学探究题还是分析计算题,文字数量多,图文并茂,许多学生不是做不出,而是来不及做,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布置习题型阅读任务,加强对学生试题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个试题: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学生的膳食结构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妈妈为了改善小明的早餐营养,买了一台全自动豆浆机,豆浆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和铭牌如图3所示.
(1)计算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2)豆浆机做一次豆浆,若电动机累计工作3分钟,电阻丝累计加热12分钟,则总共消耗多少焦电能?
(3)豆浆中富含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食用它能为青少年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该题既有文字,又有图表,若逐字逐句一字不漏阅读,阅读时间肯定过长,为此,对于开头介绍的内容可以一扫而过阅读,而对于关键的词、句要细心、反复阅读,如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指的是电动机和加热电阻并联时的总电流吗?肯定不是,因为从图3中开关设置可知,两者不能同时工作,故应是其中一种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通过比较,发现加热功率为800 W最大,正常工作时相应电流也最大.第2小题则要把电动机、电阻消耗的电能累加,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第3小题则不需阅读题目,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直接填写蛋白质即可.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布置学生一些习题型阅读任务,并指导学生阅读习题的技巧和方法,既能增进学生阅读科学习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型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有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或对知识仍存在困惑,而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内在知识的构建,由于诸多原因,科学课堂无法满足学生解疑释惑的需求,为此设计一些拓展型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来拓展深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现成的拓展型阅读材料科学教材中比比皆是,如在“电压的测量”这一节里,呈现了二处阅读材料:一处是“电池”,介绍了干电池的结构,水果电池、燃料电池、手机电池等现代科技知识;另一处介绍了水中高压线——电鳗和静电的电压.还有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栏目,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翔实的材料,为学生拓展型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阅读材料由于没有考试要求,往往受到教师的忽视,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做一些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文章或链接好对应的网站来作为学生拓展型阅读任务,如在学习凸透镜知识后,教师可提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凸透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然准备拓展型阅读材料,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去发掘,及时呈现,在班级中交流共享.
阅读是一个动态思维过程,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时用于眼睛移动仅占时间的5%,其余95%的时间则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氛围和文本特征三种交互因素的基础上去布置阅读任务,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以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为此,笔者为了克服学生对阅读环节漠视的现状,在科学教学中积极实践和探索任务型阅读策略,通过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在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驱动下进行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和支配的,而学习任务可作为动机推动强化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任务型阅读策略的实施,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而且也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 预习型阅读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科学学习中一项常规的基本环节,但预习方法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优劣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能有效提高科学预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预习型阅读任务一般可分为了解有关背景知识和初步学习教材主要内容两个方面.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对阅读教材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前教师自己或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所学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在学习“元素的符号”前,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是“元素符号的发展史”,在古希腊时,人们就已经用符号来表示当时发现和使用的物质.随着炼金术的发展,炼金家也有了自己表示物质的符号.到了19世纪初,道尔顿用圆圈配以不同的图案和字母来表示各种原子(图1).
由金丹术时期元素符号和道尔顿时期元素符号引出现代元素符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人类寻求简化的智慧,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建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另一种预习型阅读任务是指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概况,理解教材的重点,琢磨教材的难点,自主构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逐步解决预设的问题,也可设置学生提问卡,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型阅读自己来提出具体问题.
如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你是如何理解该问题的?本节课你觉得疑难问题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请你设计一些问题考考你的同桌?
在给学生布置预习型阅读任务前,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内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讲一则死海的小故事,促使学生去预习阅读浮力教材内容.
2 新课型阅读任务,提高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出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其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开展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
新课程要求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为此,在课堂上适时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一般做法为:指导学生首先精读课文,准确理解概念含义,可选取一段教材,围绕其中知识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后作答,如在学习压强时,可设置问题串:(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来表示?这是什么科学方法?(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3)压力作用效果用什么物理量表示?(4)你能感受到1帕压强的大小吗?在阅读教材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整理,并且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但要注意教材阅读片面化倾向,一些学生只读文字,不读图表,仅通过文字来学习,思维是抽象的,若能结合图表等直观材料,将枯燥晦涩的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形象思维,如图2所示水的分布.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对科学符号进行感知、转化,对图表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对实验装置进行识别和改进,并将感知到的科学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教材中未显的隐含内容、规则中的隐含条件等内容进行引导提示.
通过新授课堂学生阅读教材获取知识,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建构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能力.
3 复习型阅读任务,提高知识整理能力
在科学复习教学中,许多学生往往不注重教科书的阅读,很少通过阅读系统整理复习所学的科学知识,而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阅览现存的复习资料,阅读教材成为被遗忘的学习角落.
其实这是科学复习教学的一个误区,若开展专题阅读,对科学教材不同章节出现的概念、规律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融合,组织成体系,使分散零碎的基础知识形成统一的整体,既能起到知识的查漏补缺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知识整理能力.笔者在复习电学实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测小灯泡功率等实验,并按测量原理、电路图、滑动变阻器作用等方面列表对比,做好阅读笔记.
又如对于科学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也可开展阅读,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压力与重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生生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布置阅读型复习任务,是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延伸,通过对知识的再整理、再思考,进而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整理能力.
4 习题型阅读任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据中考评卷教师反馈,相当一部分考生是由于看不懂试题的文字表述,没有确切理解试题中所给的科学事实和隐含条件,找不出问题的突破口而失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阅读试题能力低下.但从近几年中考试卷分析,初中科学试题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无论是科学探究题还是分析计算题,文字数量多,图文并茂,许多学生不是做不出,而是来不及做,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布置习题型阅读任务,加强对学生试题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个试题: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学生的膳食结构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妈妈为了改善小明的早餐营养,买了一台全自动豆浆机,豆浆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和铭牌如图3所示.
(1)计算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2)豆浆机做一次豆浆,若电动机累计工作3分钟,电阻丝累计加热12分钟,则总共消耗多少焦电能?
(3)豆浆中富含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食用它能为青少年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该题既有文字,又有图表,若逐字逐句一字不漏阅读,阅读时间肯定过长,为此,对于开头介绍的内容可以一扫而过阅读,而对于关键的词、句要细心、反复阅读,如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指的是电动机和加热电阻并联时的总电流吗?肯定不是,因为从图3中开关设置可知,两者不能同时工作,故应是其中一种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通过比较,发现加热功率为800 W最大,正常工作时相应电流也最大.第2小题则要把电动机、电阻消耗的电能累加,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第3小题则不需阅读题目,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直接填写蛋白质即可.
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布置学生一些习题型阅读任务,并指导学生阅读习题的技巧和方法,既能增进学生阅读科学习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型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学习中,学生有时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或对知识仍存在困惑,而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内在知识的构建,由于诸多原因,科学课堂无法满足学生解疑释惑的需求,为此设计一些拓展型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来拓展深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现成的拓展型阅读材料科学教材中比比皆是,如在“电压的测量”这一节里,呈现了二处阅读材料:一处是“电池”,介绍了干电池的结构,水果电池、燃料电池、手机电池等现代科技知识;另一处介绍了水中高压线——电鳗和静电的电压.还有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栏目,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翔实的材料,为学生拓展型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阅读材料由于没有考试要求,往往受到教师的忽视,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教师也可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做一些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文章或链接好对应的网站来作为学生拓展型阅读任务,如在学习凸透镜知识后,教师可提供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深化对凸透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然准备拓展型阅读材料,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去发掘,及时呈现,在班级中交流共享.
阅读是一个动态思维过程,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时用于眼睛移动仅占时间的5%,其余95%的时间则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氛围和文本特征三种交互因素的基础上去布置阅读任务,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