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因此,优化教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使问题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发现:一个好的问题至少应该具有情景性、思考性、挑战性等几个基本的特征。
  一、问题要有情景性——诱发思维
  新《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其实问题都是在情景中产生的,没有情景的问题就如同没有绿叶陪衬的鲜花那样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要精心设计一个能唤醒学生经验、吸引学生身心、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好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创设生动的游乐园情景,动态的画面,贴近孩子的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机。孩子们处在一种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自然是有趣的。情景性的设问,在兴趣、欲望等方面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活了,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学习也有了劲头。
  情景性的设问,在兴趣、欲望等方面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活了,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学习也有了劲头。再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是可以设计两组数据比较,一组数据毫无规律,一组数据是按一定规律不断重复。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忆,比一比谁记得牢。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情景中对比思考发现第二组更好记,因为它有规律,自然引入到新的教学中。孩子们也在这样的情景激发下不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描述规律。情景性就是设计提问时要赋予问题生活的气息,使问题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因素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轻松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问题要有思考性——锻炼思维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那我们教师就要设计出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问题。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这样设计的问题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如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的“四则运算”时,可运用这样的问题: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4( )4( )4( )4=0, 4( )4( )4( )4=1,
  4( )4( )4( )4=2, 4( )4( )4( )4=3,
  4( )4( )4( )4=7。让学生在思考中尽享运算的奥秘,体会运算的规则。学生在这种具有强烈刺激的思维挑战中运用数学知识,在规律的探求中给思维留出空间,任其发挥,不断归纳总结,使思维趋于成熟,从而攻破难点,牢牢掌握新知。
  三、问题要有挑战性——丰满思维
  “挑战性问题”是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意设计一些障碍、困难,促使学生在一帆风顺的思考过程中停下来思考、解决困难。不要过多强调单一的技能,要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经验,主动解决问题,寻找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跳一跳,甚至跳两跳获得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经常在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中听到这样的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已知?要求另一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样细致的问题似乎是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实际上是在给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只可惜这阶梯一级接一级没有一步跳跃,学生只是踩着阶梯一步一步在被动地接收,不用付出多少努力。这样的学习思考是一种接受式的思考。学生只能被迫回答教师的问题,没有主动性和创新力。教师还是将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体。这种毫无挑战,剥夺深入思考的问题只会培养学生被动思维,甚至形成思维的惰性,思维无法得以激活。
  在课堂上要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让全班每个孩子的思维都尽可能绽放。个人的思维想法会带动、促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在发散的思维活动下,学生们充分展现了其灵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的练习:
  在观察统计表判断说法是否正确时,可以让学生在回答完书本的三个问题后自己设计判断,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样一面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价值,一面思考设计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积极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更是一个互学互助的学习过程。当我们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出挑战时,那么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就会积极思维,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活的知识,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极大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中一切思维训练都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而启动思维、打开思维的钥匙是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创新。
其他文献
数学理解有直观理解、程序理解、抽象理解和形式理解等不同层次,仅仅基于经验、形象的理解是直观性的浅层次理解。在数学学习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方法不断增加。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更要借助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激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迈向深入。  一、引导探究,发现新知构建的合理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
从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字长、阅读量大,但实质并不难的考题,而考生恰恰在这些试题上“失分”较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不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  一、强化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较为抽象,也比较乏味,学生阅读起来不像语文那样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预习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将预习
基于小学儿童的“求新”心理,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多样性效用,能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多媒体可以把数学教学融入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数学课堂注入趣味和活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工具教学优势  (一)便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当下信息时代
车险很重要,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实生活中,购买爱车后,几乎所有的车主都会及时上全保险,为自己的爱车增加安全系数,一旦日后发生车辆事故,就可以给自己减少损失。不过,车险基本上都以1年为期限,时间较短,在续保时,特别是在续保的时间上,不少人持不同态度。有的主张续保要趁早,有的则认为不宜太早。无论是提倡早续保,还是晚续保,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观点一:车辆续保要尽早  持这种观点的车主,除了具有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让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很好地解决身边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想学会各方面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前提。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发散性。教师要从小学数学抓起,利用数学来培养学生们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细心观察发现知识规律  在数学学习中蕴含着很多的规律,有些看似很复杂的计算题,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解题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做好引导工作,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面临重重选择,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才能使他们从众多数学信息中筛选获取有效信息,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自主选择使用合理的材料,在解决问题时因需制宜灵活选择适当的策略。  一、提高有效信息的选择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观察,而观察并非只是用眼睛看看而已,数学观察更多的是一种洞察,即对数学对象进行细致观察、深入剖析。洞察力不是一种普通的观察力,而是一种较高境界的有效观察
为了带领孩子们走进计算机世界,我们首先必须教会孩子们学会纵横码输入法。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这一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让计算机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动起来。  一、活泼识记,快乐学习  纵横码的最大的特点是把汉字这个形体结构复杂的方块字转化为0~9这10个数码,实现了汉字形码数码化,让“笔形代码简明化,汉字取码规范化”。  根据这个特点,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认字游戏开始。配以活泼的音乐,加以动作,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