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可见习惯何其重要,现行物理课程标准则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解答物理习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则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重要组成和重要表征.
如何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笔者认为应该着眼于下列几个环节.
1 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一道题目看成是一幢万丈高楼,审题则是高楼的地基,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是形成良好解题习惯的第一步.
“题目没看清”成为学生错解的常见借口,相信一线教师耳熟能详,说白了就是审题不清.如2014年雅安中考题:
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 N水平推力以0.5 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00 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 m,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J,水平推力的功率是W.
第一问目的是考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但很多学生只管找重力和距离,拿到手直接死套公式得出5000 J的结果.其实仔细读题后不难发现物体移动方向在水平方向,而重力沿着竖直方向,故重力根本不做功.这属于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白白花了功夫,但功夫没用在审题的“刀刃”上.
在平时练习时,教师要反复指导学生把握好审题关,大致可以分下列几步走:首先让学生通读题目,了解题目大意;然后再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关键词,如前面题目中的“水平方向”;最后再选读题目,列出题目中的重要条件,去伪存真,建立模型,尝试解答题目.
2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物理解题亦如此,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对于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物理学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对于答题的规范性有着特定的要求,不同于数学等学科.如物理计算题,不仅重视计算结果,更重视计算过程中公式的推导、单位的换算等.中学阶段,尤其是初学物理者往往容易沿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物理题目,计算题通常不写公式和单位,导致答题失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尤其在黑板板书等为学生做展示时,要严格按照物理学科要求进行.如物理计算题先写出公式,后代入数据,最后计算出结果并注意加单位;作图题要注意虚实线的区别、标注垂直符号和物理量符号等;文字描述类的填写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考试标准化程度愈来愈高,目前很多考试都使用了标准化答题卡,采用网上阅卷的方法,在确保了客观公平的同时也给学生规范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标准化答题的指导:如在规定区域答题,不能超过规定区域,更不能错位;答题字不能过大,防止答题空间不够,字也能太小,防止扫描不清楚;解答作图题时用铅笔答题,便于修改,并注意将线条加粗加深;答错题目后,可用钢笔专用橡皮擦去,也可以直接用线条划去等.
3 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其实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好方法,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物理解题习惯的形成.
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众所周知,解答物理题目实验也能做,而且是一种极好的解题方法,学习物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以致用,而用动手实验的方法解答题目则是应用能力的充分展示.如2009年江苏省中考题:
如图1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可将柱形盛水的玻璃杯看成竖直方向的玻璃砖和水平方向的凸透镜,所以隔着杯子只能看到鹦鹉在水平方向有所改变,难度较大.在实际解题时若身边携带了矿泉水瓶,则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可现场进行实验,答案一目了然,比进行复杂的理论分析简单多了.
在物理题目中,估算题、实验题等很多时候都可以利用身边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如估算题中的长度、面积估算等.在教师授课时,要有意识地灌输动手实验的理念,逐步通过一些实际解题实例展示动手实验的优点,让学生逐步树立动手实验的意识.
4 养成认真复查的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复查是解题中的一个细节,但直接影响着解题最终结果,养成认真复查的习惯是良好解题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后,物理题目逐渐脱离了“繁、难、偏、怪”的现象,整体难度有所下降,实际物理测试中很难再现以前那种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做完题目后的多余时间如何处理?复查自然是最佳选择,但不少同学就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复查习惯,导致做错的题目无法发现,这是其一;复查了,对的改错了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建立复查的意识,还要学会复查、掌握必要的复查策略.
如对于计算问题,除了反复验算外,能使用其它解法的可以换种解法验证.如2014年泉州中考题:
已知某导体的电阻值为18 Ω,通过它的电流为2 A,则它两端的电压为V,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为J.
本题第二空热量常规解法利用公式W=UIt,我们还可以使用W=I2Rt或W=U2t/R来重新计算,看结果是否相同,自然就能检验结果的正误.当然,复查时还要注意其它方法的运用,如选择题原来用直接解法的,复查时则可以用排除法等.如果复查后发现与原来答案不同,但又拿不准的,以第一遍答案为准等等.
5 养成乐于反思的习惯
孟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这对于物理解题同样适用.乐于反思的习惯是良好物理解题的习惯的延续,更是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解题后的订正是最常见的反思过程,也是最初级的反思.除了反思结果的正误外,更重要的是反思解题时的方法优劣,反思解答错误的原因,反思题目的变化与延伸.如2013年永州中考题:
如图2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 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对于本题,大部分同学会采用比较去掉一个钩码后,杠杆支点两侧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关系,然后得出右端乘积较大而下沉,该方法固然可以.但如果假设两端钩码各去两个钩码,左端没有了力,所以右端下沉.反思两种解法,显然后一种解法极限法更为简单.在下次解题时定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且能提高正确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更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学会反思,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优中选优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上述五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如何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笔者认为应该着眼于下列几个环节.
1 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把一道题目看成是一幢万丈高楼,审题则是高楼的地基,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是形成良好解题习惯的第一步.
“题目没看清”成为学生错解的常见借口,相信一线教师耳熟能详,说白了就是审题不清.如2014年雅安中考题:
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100 N水平推力以0.5 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500 N的物体,使它沿水平方向移动10 m,该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J,水平推力的功率是W.
第一问目的是考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但很多学生只管找重力和距离,拿到手直接死套公式得出5000 J的结果.其实仔细读题后不难发现物体移动方向在水平方向,而重力沿着竖直方向,故重力根本不做功.这属于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白白花了功夫,但功夫没用在审题的“刀刃”上.
在平时练习时,教师要反复指导学生把握好审题关,大致可以分下列几步走:首先让学生通读题目,了解题目大意;然后再细读题目,圈出题目中关键词,如前面题目中的“水平方向”;最后再选读题目,列出题目中的重要条件,去伪存真,建立模型,尝试解答题目.
2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物理解题亦如此,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对于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物理学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对于答题的规范性有着特定的要求,不同于数学等学科.如物理计算题,不仅重视计算结果,更重视计算过程中公式的推导、单位的换算等.中学阶段,尤其是初学物理者往往容易沿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解答物理题目,计算题通常不写公式和单位,导致答题失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尤其在黑板板书等为学生做展示时,要严格按照物理学科要求进行.如物理计算题先写出公式,后代入数据,最后计算出结果并注意加单位;作图题要注意虚实线的区别、标注垂直符号和物理量符号等;文字描述类的填写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考试标准化程度愈来愈高,目前很多考试都使用了标准化答题卡,采用网上阅卷的方法,在确保了客观公平的同时也给学生规范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标准化答题的指导:如在规定区域答题,不能超过规定区域,更不能错位;答题字不能过大,防止答题空间不够,字也能太小,防止扫描不清楚;解答作图题时用铅笔答题,便于修改,并注意将线条加粗加深;答错题目后,可用钢笔专用橡皮擦去,也可以直接用线条划去等.
3 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其实也是解答物理问题的好方法,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物理解题习惯的形成.
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探究,众所周知,解答物理题目实验也能做,而且是一种极好的解题方法,学习物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学以致用,而用动手实验的方法解答题目则是应用能力的充分展示.如2009年江苏省中考题:
如图1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可将柱形盛水的玻璃杯看成竖直方向的玻璃砖和水平方向的凸透镜,所以隔着杯子只能看到鹦鹉在水平方向有所改变,难度较大.在实际解题时若身边携带了矿泉水瓶,则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可现场进行实验,答案一目了然,比进行复杂的理论分析简单多了.
在物理题目中,估算题、实验题等很多时候都可以利用身边简单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如估算题中的长度、面积估算等.在教师授课时,要有意识地灌输动手实验的理念,逐步通过一些实际解题实例展示动手实验的优点,让学生逐步树立动手实验的意识.
4 养成认真复查的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复查是解题中的一个细节,但直接影响着解题最终结果,养成认真复查的习惯是良好解题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后,物理题目逐渐脱离了“繁、难、偏、怪”的现象,整体难度有所下降,实际物理测试中很难再现以前那种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做完题目后的多余时间如何处理?复查自然是最佳选择,但不少同学就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没有复查习惯,导致做错的题目无法发现,这是其一;复查了,对的改错了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建立复查的意识,还要学会复查、掌握必要的复查策略.
如对于计算问题,除了反复验算外,能使用其它解法的可以换种解法验证.如2014年泉州中考题:
已知某导体的电阻值为18 Ω,通过它的电流为2 A,则它两端的电压为V,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为J.
本题第二空热量常规解法利用公式W=UIt,我们还可以使用W=I2Rt或W=U2t/R来重新计算,看结果是否相同,自然就能检验结果的正误.当然,复查时还要注意其它方法的运用,如选择题原来用直接解法的,复查时则可以用排除法等.如果复查后发现与原来答案不同,但又拿不准的,以第一遍答案为准等等.
5 养成乐于反思的习惯
孟子曾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这对于物理解题同样适用.乐于反思的习惯是良好物理解题的习惯的延续,更是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解题后的订正是最常见的反思过程,也是最初级的反思.除了反思结果的正误外,更重要的是反思解题时的方法优劣,反思解答错误的原因,反思题目的变化与延伸.如2013年永州中考题:
如图2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 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对于本题,大部分同学会采用比较去掉一个钩码后,杠杆支点两侧的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关系,然后得出右端乘积较大而下沉,该方法固然可以.但如果假设两端钩码各去两个钩码,左端没有了力,所以右端下沉.反思两种解法,显然后一种解法极限法更为简单.在下次解题时定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且能提高正确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更要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学会反思,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优中选优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上述五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