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与生活中酿习作之蜜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分享
  苏教版第十册《习作三》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具体的要求是能按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可以是体育竞赛,可以是学习竞赛,等等。
  针对这一习作要求,考虑到学生初次涉及新闻报道的写作,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写作题材,就会难上加难。于是,我在习作前就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近阶段学校开展的一些竞赛活动,如:奥数擂台赛、“妈妈,您辛苦了!”三八妇女节征文比赛等。在与学生回顾的同时,我又考虑到这些活动可能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写起来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态,或者充其量是依样画葫芦之作。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在一次习作中收益更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体现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我就在习作前有意识地组织各类语文学习竞赛。如围绕某一主题的小报制作竞赛,而且这个主题也要尽可能体现自己在近阶段的学习成果。如根据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制作科普知识方面的小报;根据自己近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可以制作关于“书香伴我成长”的读书专题小报……我还结合我校新教育实验课题“小学古诗词经典诵读”开展了“清明赛诗会”。赛诗会分四轮进行:第一轮是“漫步四季的古诗园”;第二轮是“徜徉色彩斑斓的古诗园”;第三轮是“走进咏月思乡的古诗园”;第四轮是“走进趣味数字古诗园”。我还将全班学生分成男队和女队,并且事先作了布置,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积累更多的古诗。比赛的形式让同学们有了取胜的愿望,于是大多数同学回家背得不亦乐乎。比赛整整进行了三天,共计三个多小时,累计背了三百多首诗。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因为中年级开展竞赛时学生仅仅背了三十多首。这次比赛,前三轮男生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直领先于女队,且男生人数比女生少5名。在关键的第四轮,女生紧追不舍,终于以两首之差反超了男生。比赛中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让人忍俊不禁:顺利背诵时的眉开眼笑;山穷水尽时的捶胸顿足;柳暗花明时的长吁一叹;最后失利时的无可奈何……
  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比出了干劲,比出了水平,也懂得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规则。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习作三》的教学,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因为孩子们有了最新最近最真切的体验,一个个好词佳句、一篇篇佳作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理性思考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布鲁纳说:“使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写作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学生感情自然真实的流露,如果在作文训练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则不但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以来追求能做一位“巧妇”,并引导学生去得到习作的“米”,让他们都能煮出最香的“饭”。由此,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得到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
  从《习作三》这个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创新了作文教学的设计,将习作指导寓于语文实践活动中,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很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次习作指导,功夫下在了课外,真正让学生享受了语文学习的过程。
  (一)巧妙开发教材中的习作题源
  教材本身就是一座可供师生不断开采的宝藏。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吸收的写作内容已经很丰富了,接下来就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整合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写作题源。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教材,处理教材,运用教材,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面对教材时,我们要用新的观点来挖掘其潜在的内涵和价值,用心打造,赋予其新的生命,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拓展写作材料的途径。在学写新闻报道这个案例中,我充分利用了《练习三》中语文与生活中的练习,并设计了男女生辩论赛的教学环节,让每位学生在辩论中获得知识,丰富语言。我组织学生根据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开展科技小报设计制作比赛,不仅巩固了书本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课外去搜集相关资料,拓展了学习空间,开阔了学习视野,汲取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写新闻报道储备了素材。这种有意识的前导写作能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写作,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习作因素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激发写作兴趣关键是要培养感知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组织开展有创意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在本案例中,我在习作之前组织开展了“清明赛诗会”,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真切体验了比赛过程的团结、活泼、紧张氛围,而且让孩子们从经典诵读中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为自己的成长了打下了一定的底色。最让我窃喜的是孩子们希望下一次的比赛早点到来,因为男孩子们为屈居第二还不服气呢。我被孩子们这种学习的热情感动着。我想,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能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学习。我想下一次的诗会一定是“相约在夏季”。
  就这样,孩子们像辛勤的小蜜蜂在阅读中采蜜,在写作中酿蜜。
  语文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如果能成为学生登高的人梯,那将是我们人生最幸福的事。我们坚信,只要勤于探索,勇于改革,精心设计,大胆实践,就会达到“教师轻轻松松教语文,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的教育境界。在新教育实验的春风里,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明媚灿烂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济生活主观题是高中政治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题型之一。因此,解答好经济生活主观题对提高政治考试成绩至关重要。只要考生坚持把握好经济生活主观题的特点和规律,先读清楚题目,再读材料,特别是在解答图表题注意“三看”、“两比较”、“一结合”,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准确地抓住材料中心思想,取得成功。  关键词: 高中政治考试 经济生活主观题 分析思路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成熟
近年来,镉的毒性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机体摄入过量的镉可以引起多种器官和组织细胞的损伤,除主要危害肝脏、肾脏和骨骼外,对生殖系统也会造成损伤,例如危害精子的发
摘 要: 完形填空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做好完形填空在高考英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实词,即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辨析,及习惯搭配、惯用法,并对复杂句式结构的分析,运用上下文语境、语篇知识和生活常识理解文章的能力。本文将作详细介绍。  关键词: 完形填空 高考 考点统计 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聚焦    一、2009高考考点统计  二、命题规律分析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由
在众多基础教育学科中,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是最好下口的一块大饼,谁都有能力来露两手。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的看法。看看热闹了一二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从最初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全国通用的语文教材也随之修改,到各地涌现出多种版本的语文实验教材;从最初教育家的新理论、教研组的新观点,到实践者的新教法。一种原本积极探讨的科研摸索为什么会变成如今怨声载道的光景?行内人、行外人,实践者、理论者,每个人都以
摘 要: 教师服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观念。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本文从教师服务意识的概念及必要性出发,提出教师提高服务意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教师提高服务意识 必要性 方法和途径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成为一种服务,一种精神性的特殊服务。教师是教育者,现在作为一名服务者,与其他服
一、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的特点  1.高中新课改物理教材分类更加合理。  改革后的教材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和必修又分不同模块,每一模块设计者都有不同的编写理念和要求,适合于不同的授课对象。新课标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按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去编排教材,降低了物理学知识的难度,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和发展的差异性。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把观念从化学教学转变为化学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拓宽教学思路,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下面我就高中化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注重两个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
摘 要: 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课程理论的变革,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必将引起学科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六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改革 趋势    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
摘 要: 在世界范围内,高校教师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德国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独特点的高校教师制度,这些特点对我国的高校教师制度建设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 德国高校教师制度 特点 成因 启示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学研究两项任务,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高等学校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在世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