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宽领域、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科的性质、规律和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面对语文新教材,面对探究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重新整合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适应新教材,才能在对新教材的实施中得出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效。
一、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
自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建立“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教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之后,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建立并逐渐丰富了探究教学理论。他们认为,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我们进行的所谓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就是运用大教学观实施学科教学,使学生在这一动态、开放、多元的民主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
首先,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为主;从原来的以知识积累为主转向以知识的迁移应用为主;从原来的以认知能力片面发展为主转向以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为主;从原来的以追求学习结果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过程本身为主。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学生再依据教材回答问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学生自身的互动合作机会并不多。自主探究则提供了师生、生生、师生及教材等多向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以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学生激活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存,并大胆尝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他们从而变得善于合作,乐于自主探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与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
二、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在具体的实施中灵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自主探究教学实验中,主要有设境激疑、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三个阶段。
设境激疑:
自主探究是一个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解决问题和表达及交流为结束的过程。因此,第一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以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黔之驴》一文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让学生充分预习好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我设计了三个会议,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第一个会议是黔之驴被吃的追悼会,第二个会议是老虎吃掉黔之驴的庆功会,第三个会议是柳宗元的思想研讨会。在参加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地准备发言材料,并要求他们交流时用最简洁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由于问题情景的有趣设计,学生们研究讨论得非常热烈,许多学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思想和观点。追悼黔之驴的会上有的同学告诫驴的后代:“不要徒有其表,要掌握真正的生活本领;同时,也要讲究策略,不要轻易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老虎的庆功会上有的同学却说:“胜利了不要骄傲,所有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要惧怕,要审时度势,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要找到敌人的弱点,就能最终战胜敌人 。” 因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好了语文,还让他们学会了生活。
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质疑,是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的关键。小组合作是很不错的方式,在小组中,问题被提出以后,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既完整地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让每个同学都动脑思考的目的。
在教读《一面》时,文中有“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这样的一句,我针对这一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根据说明“我的钱不够”?几个小组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均是课文中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我红了脸说:‘贵了’一部分。当时却有一个同学找出了‘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中的‘!’。”这就是自主探究的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连书中的标点符号都读得如此深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适时调控课堂,随时掌握信息,及时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再次备课。
交流分享:
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首先要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切磋、更正,形成小组的研究结果,然后再推举发言人进行组外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进行再次的切磋更正,直至问题的解决,获得最后的成果。这样反复交流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三、思考与体验
可能老师会有许多的顾虑,在全面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实验的初期,学生会不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甚至会不会出现不能预料的尴尬等。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这规定那限制,控制和指挥一切自主探究活动,结果使学生提出问题时只是老师的代言人,而探究学习的结果只是教材知识的翻版。这是自主探究教学实验中最大的忌讳。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亲自感悟体验。过去那种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喋喋不休,是首先要革除的弊端。事实上,老师讲得越多,讲得越是“透彻”、越是“明白”,效果越差。这就好像一位游泳教练在岸上把游泳的要领向学生们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下水给学生进行游泳“示范”,就是不让学生下水实践。也许,学生们真的“熟记”了游泳的要领,也可能真的“看会”了教练的 “示范”,但要自己真正下水游泳时,恐怕仍然不会“游泳” 。
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固定的学科界线,冲破了课堂、教材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内,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自己所学得的科学的程序、方法,手脑并用,进行研究。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做”合而为一,学生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研究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也起着有益的作用。
一、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
自从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建立“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教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之后,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建立并逐渐丰富了探究教学理论。他们认为,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我们进行的所谓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就是运用大教学观实施学科教学,使学生在这一动态、开放、多元的民主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
首先,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为主;从原来的以知识积累为主转向以知识的迁移应用为主;从原来的以认知能力片面发展为主转向以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为主;从原来的以追求学习结果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过程本身为主。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包括学习过程方法掌握与选择的独特性,思考问题角度与质疑内容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结果表达的独特性。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学生再依据教材回答问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学生自身的互动合作机会并不多。自主探究则提供了师生、生生、师生及教材等多向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以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通过自主解决问题,学生激活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存,并大胆尝试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他们从而变得善于合作,乐于自主探究,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与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
二、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在具体的实施中灵活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自主探究教学实验中,主要有设境激疑、自主探究、交流分享三个阶段。
设境激疑:
自主探究是一个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解决问题和表达及交流为结束的过程。因此,第一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以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黔之驴》一文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让学生充分预习好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我设计了三个会议,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第一个会议是黔之驴被吃的追悼会,第二个会议是老虎吃掉黔之驴的庆功会,第三个会议是柳宗元的思想研讨会。在参加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地准备发言材料,并要求他们交流时用最简洁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由于问题情景的有趣设计,学生们研究讨论得非常热烈,许多学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思想和观点。追悼黔之驴的会上有的同学告诫驴的后代:“不要徒有其表,要掌握真正的生活本领;同时,也要讲究策略,不要轻易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而老虎的庆功会上有的同学却说:“胜利了不要骄傲,所有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要惧怕,要审时度势,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要找到敌人的弱点,就能最终战胜敌人 。” 因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好了语文,还让他们学会了生活。
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质疑,是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的关键。小组合作是很不错的方式,在小组中,问题被提出以后,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既完整地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让每个同学都动脑思考的目的。
在教读《一面》时,文中有“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这样的一句,我针对这一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根据说明“我的钱不够”?几个小组讨论的结果基本一致,均是课文中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我红了脸说:‘贵了’一部分。当时却有一个同学找出了‘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中的‘!’。”这就是自主探究的结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连书中的标点符号都读得如此深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适时调控课堂,随时掌握信息,及时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再次备课。
交流分享:
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首先要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切磋、更正,形成小组的研究结果,然后再推举发言人进行组外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进行再次的切磋更正,直至问题的解决,获得最后的成果。这样反复交流分享的过程,实际上是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三、思考与体验
可能老师会有许多的顾虑,在全面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实验的初期,学生会不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甚至会不会出现不能预料的尴尬等。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做出这规定那限制,控制和指挥一切自主探究活动,结果使学生提出问题时只是老师的代言人,而探究学习的结果只是教材知识的翻版。这是自主探究教学实验中最大的忌讳。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亲自感悟体验。过去那种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喋喋不休,是首先要革除的弊端。事实上,老师讲得越多,讲得越是“透彻”、越是“明白”,效果越差。这就好像一位游泳教练在岸上把游泳的要领向学生们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下水给学生进行游泳“示范”,就是不让学生下水实践。也许,学生们真的“熟记”了游泳的要领,也可能真的“看会”了教练的 “示范”,但要自己真正下水游泳时,恐怕仍然不会“游泳” 。
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教学相长。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固定的学科界线,冲破了课堂、教材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内,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水平,按照自己所学得的科学的程序、方法,手脑并用,进行研究。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做”合而为一,学生的学习意识、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研究兴趣的激发和个性的发展也起着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