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唤起语文阅读教学的美感和人文性,分别从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兴趣、重视阅读的外部环境这四个方面,来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了达到高考这一目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大萎缩,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开拓思维方式,提升人格素养。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语文阅读的功利性,导致了语文阅读美感的缺失和语文阅读的教学宗旨的偏离,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模式变得死板,学生阅读兴趣的持续下降,本文拟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一、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仅仅将其作为提升高中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忽视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心理需求。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教学成果的影响也最大。因此,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改革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美学性,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发掘阅读文本的深层内涵,给学生以新的启示和指导,而不是仅仅关注答题技巧的传授。对文本内涵的关注,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在回答阅读问题,提升答案深度,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在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改变也十分重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经常进行阅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阅读量就决定其教学质量和教学容量。
二、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的水平受制于多种因素,但是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仍然符合教学规律,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通过一篇文章,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进一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模式或可对语文教学节奏有所指导。首先,通过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形成对文章的大概形象和对文章主旨的大概理解,形成感性认识。再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文章,以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为切入点,深入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领悟作者的感情脉络,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仔细推敲,加深对文本的整体的理解。最后,通过习题练习,将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分析讨论答案,并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其引导者,最终教学活动的落实还在学生身上。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知识的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只有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兴趣,才会产生自觉探索知识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知识,与教师形成良好高效的互动,同时将已获得的知识充分内化,装备自身。而阅读是对智力的深层要求,它需要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对兴趣的要求也更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拓展阅读范围,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积极与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沟通,或通过小组学习分析和交流阅读经验,定期对阅读成果进行反馈等等,都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一旦使学生建立其对阅读的需求和语文阅读的兴趣,知识将不再是被动接受,学生将不再满足现有的阅读量,会主动探求知识,教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兴趣一经形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习惯,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能持续不断地使学生产生长久甚至终身的影响。那么,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既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通过文本与读者进行积极对话,获得内在的充实。如朱熹言,“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处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处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即是将文本充分化为己有。这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要先获得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储备,促使他们对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进行“对话性阅读”?即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文本在被读者阅读之前只是一个语言存在,它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解读和诠释,存在意义上的待理解,而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填补其意义缺陷。因此,在发掘文本深层次意义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发现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从文本寻找答案,运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充实作品,形成与文本的良好对话。
四、重视阅读的外部环境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阅读教学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首先,阅读教学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随着如今高考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阅读的内容过分下载,阅读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因此,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考查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再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是更为直接的,家长的阅读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喜欢阅读的家庭,孩子的阅读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我们提倡家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另外,一个学校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学生为了尽快融入集体,往往趋向于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因此,我们鼓励学校多提倡读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良好的阅读条件。
总之,好的阅读是一场灵魂之旅,那么有效的阅读教学则是引导这一场灵魂之旅的关键,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希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语文成绩,更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真正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认真地进行阅读,从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拓宽人生经验,感受幸福人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了达到高考这一目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大萎缩,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以有限的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开拓思维方式,提升人格素养。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语文阅读的功利性,导致了语文阅读美感的缺失和语文阅读的教学宗旨的偏离,从而使得阅读教学模式变得死板,学生阅读兴趣的持续下降,本文拟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著提升。
一、教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仅仅将其作为提升高中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忽视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心理需求。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教学成果的影响也最大。因此,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改革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美学性,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发掘阅读文本的深层内涵,给学生以新的启示和指导,而不是仅仅关注答题技巧的传授。对文本内涵的关注,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在回答阅读问题,提升答案深度,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在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改变也十分重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本身也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经常进行阅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阅读量就决定其教学质量和教学容量。
二、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的水平受制于多种因素,但是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仍然符合教学规律,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通过一篇文章,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进一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模式或可对语文教学节奏有所指导。首先,通过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形成对文章的大概形象和对文章主旨的大概理解,形成感性认识。再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文章,以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为切入点,深入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领悟作者的感情脉络,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仔细推敲,加深对文本的整体的理解。最后,通过习题练习,将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分析讨论答案,并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三、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其引导者,最终教学活动的落实还在学生身上。为了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知识的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只有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产生兴趣,才会产生自觉探索知识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知识,与教师形成良好高效的互动,同时将已获得的知识充分内化,装备自身。而阅读是对智力的深层要求,它需要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对兴趣的要求也更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拓展阅读范围,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积极与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沟通,或通过小组学习分析和交流阅读经验,定期对阅读成果进行反馈等等,都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一旦使学生建立其对阅读的需求和语文阅读的兴趣,知识将不再是被动接受,学生将不再满足现有的阅读量,会主动探求知识,教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
兴趣一经形成,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习惯,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能持续不断地使学生产生长久甚至终身的影响。那么,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既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思考,通过文本与读者进行积极对话,获得内在的充实。如朱熹言,“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处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处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即是将文本充分化为己有。这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要先获得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储备,促使他们对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进行“对话性阅读”?即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文本在被读者阅读之前只是一个语言存在,它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解读和诠释,存在意义上的待理解,而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填补其意义缺陷。因此,在发掘文本深层次意义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发现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从文本寻找答案,运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充实作品,形成与文本的良好对话。
四、重视阅读的外部环境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阅读教学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首先,阅读教学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随着如今高考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阅读的内容过分下载,阅读越来越趋于表面化,因此,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考查方式,既能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再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也是更为直接的,家长的阅读量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喜欢阅读的家庭,孩子的阅读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我们提倡家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另外,一个学校的阅读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学生为了尽快融入集体,往往趋向于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因此,我们鼓励学校多提倡读书,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良好的阅读条件。
总之,好的阅读是一场灵魂之旅,那么有效的阅读教学则是引导这一场灵魂之旅的关键,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希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语文成绩,更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真正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认真地进行阅读,从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拓宽人生经验,感受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