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营造氛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只在学生探究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数学问题层层推进、不断深入、个个击破,直至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空间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开始用多种方式计算起来,并在计算与交流过程中明白了“八折”就是80%的道理,并理解了80%的意义。又如在教“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将一节关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置于“卖鸡蛋”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感受到学习小数计算是生活的需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试一试的需求。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
二、开放课堂,创造数学探究机会
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数学教学应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比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约分》一课时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素材进行定位:
1.源于教材———基础构建
让学生理解最简分数、约分的含义。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这是约分一课最基本的学习目标。
2.走出教材———激活课堂
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的目的———化成最简分数
约分的书写格式———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分子和分母,在原来分子和分母上面画右下倾斜的线,所得的商写在原分母的正下方和分子的正上方。
约分的重要性———化简分数可以比较某些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同时分数四则运算中所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还可以通过约分表示生活中的分数。
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面向全体、重视课堂探究质量
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客。
如教学“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按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逐一回答每一步应该怎样列式,从形式上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听别人的“说”而学到的,特别是中差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表面的了解。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那么全体学生的学生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四、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探究过程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多元、有效地激励评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全面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探究空间
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知识。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一个生活场景:××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开始用多种方式计算起来,并在计算与交流过程中明白了“八折”就是80%的道理,并理解了80%的意义。又如在教“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可以将一节关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置于“卖鸡蛋”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进而感受到学习小数计算是生活的需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试一试的需求。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解决能力。
二、开放课堂,创造数学探究机会
探究教学中,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数学教学应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比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约分》一课时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素材进行定位:
1.源于教材———基础构建
让学生理解最简分数、约分的含义。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这是约分一课最基本的学习目标。
2.走出教材———激活课堂
约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的目的———化成最简分数
约分的书写格式———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分子和分母,在原来分子和分母上面画右下倾斜的线,所得的商写在原分母的正下方和分子的正上方。
约分的重要性———化简分数可以比较某些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同时分数四则运算中所得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数,还可以通过约分表示生活中的分数。
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面向全体、重视课堂探究质量
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客。
如教学“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按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指名让学生逐一回答每一步应该怎样列式,从形式上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听别人的“说”而学到的,特别是中差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表面的了解。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思考自己的思考过程,那么全体学生的学生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四、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探究过程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多元、有效地激励评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全面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要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