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相关论文
沟通被日本殖民统治割裂、隔阂误解丛生的台海两岸是张我军一生的重要追求,在二战结束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就台湾光复问题写下一组......
1919年5月4日,北京古都掀起了五四狂飚。不论当时及后世对此评价如何分歧,但它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的转折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
张我军到北京后才真正接触新文化运动,并由此开始他持续二十年的翻译生涯。在张我军的翻译中,尤以日本白桦派、自然派文学作品为多......
最新发现的史料表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张我军的处女作,是他在1922年9月创作的《壬戌七月既望鹭江泛月赋;》......
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论述,只限于大陆的现代文学,对祖国宝岛——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并未给予应有的篇幅,这自......
<正> 十年前刚到哈怫,人人都提醒我们是否看过校园里碧波地(Peabody)博物馆的玻璃花。这约莫三千种纤细精巧的玻璃花和植物标本,是......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
张我军,原名清荣,后改名我军,字一郎,笔名有忆、小生、大胜、四光、以斋、迷生、野马、云逸、剑华、废兵、老童生、张四光、张以斋......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和奠基者、小说家、诗人、翻译家,但在诸多台湾新文学史中,对张我军的生平和文学活动的介绍大致截止......
【正】1926年8月11日,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的台湾青年张我军来到位于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鲁迅寓所求教.鲁迅在当天的日记......
一、乱都之恋1924年1月12日,北京师范大学夜间部补习班学员、十七岁的罗心乡女士突然接到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信上只写了一首白话......
在台湾文学史研究中,对张我军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台湾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事实上,张我军的文学、文化活动的思想脉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