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先相关论文
清初的“历法之争”被以往的中国科学史描述为一次西方先进天文学对中国落后天文学的辉煌胜利,然而这种辉格史式的断言是远离“历史......
庄冬文章(《读书》一九九五年第八期)的结尾处说:“据说在日本说一个人有文化或是知识分子是说这个人懂得汉字多。衷心希望在中国,说......
怎样认识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中国为什么从先进走向落后,一直是史学界乃至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许多人热衷于抨击明朝的腐败,同时......
1662年,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大统,登上大清帝国的皇帝宝座。这个父亲刚刚去世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擦拭失去亲人的泪水,就得用自......
汤若望是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著名传教士,对中国历法的改进做出过突出贡献,因此受到明清两代朝廷重用,并得到当时思想比较开明......
最近偶然看到了有这么一套光盘,题为《清宫密档》,介绍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档案。虽然也只是普及层面上的介绍,但凭借实物和......
明末清初,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影响最大,留华时间最长者当属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 vorlBell,1592~1666)。2000年乌利·弗兰茨......
基督教在中国有1300多年的传教史。唐代“景教”传入华夏;元代“也里可温”(又名“十字教”)在中土盛极一时;明代中叶,随大航海时代来临......
康熙初年,杨光先和传教士汤若望间发生的历法之争,杨光先被视做守旧士大夫的典型,几成史界共识,这种评价有失公允.其实,清初'......
【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怀其所学,梯山航海,来到中国,一方面从事传教工作,以扩大耶稣会在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
《中外管理》总编杨光先生约我写本期稿,列出了好几位热点名流清单,我最终选择了ofo单车创始人戴威。之所以选择写戴威,因为他是90后......
'钦天监教案'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夷夏之辨'的政治斗争,给辅政大臣铲除政......
明末清初是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时期。清朝康熙年间的“钦天监历案”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清朝第一个教案,对之后的教案有......
发明微积分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康熙粉丝。 在他眼里,康熙就像一个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求知欲强烈到几乎令人......
针对谢景芳先生的有关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用“宗教、文化侵略”等字眼,不能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传教和其他文化活动,杨光先根本......
英国传教士、著名汉学家伟烈亚力1859年发表《中国磁针》一文,称8世纪僧一行早就发现磁偏角。因为伟烈氏未提供资料出处及中文原文......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中,康熙皇帝可说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文治武功久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他对于自然科学主要是外来学术......
<正> 一六六四年至一六六九年,清朝政府内部就天文历法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制定历法应采用中国传统的制历方......
一个国家或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对外开放,敢于并善于吸收和消化对自己有益的一切先进事物,同别的......
【正】万历中,明政府颁行的《大统历》因年久失修,寝疏殊甚,已不敷日用,改历遂成为急务。从明初洪武朝起,明廷即以“祖制不可变”......
明清两代对应到西方,正是西方近代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第谷推动了天文学的革命性发展、伽利略制造......
研究清代的科学社会史,必须正视清王朝系由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这一事实。诚然,中国历史上不乏异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但与北朝和元代......
本文从北太平洋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中国问题,提出了与传统看法不同的新观点,即在工7世纪中、西文明的首次较量中,中国呈现开放倾向,......
<正>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
一、莱布尼茨与中国莱布尼茨是德国哲学和文化史中的一位源头性的人物,是人类近现代思想史中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极为罕见的全才。但有......
<正> 一、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性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已出现......
<正>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作为清代(1644-1911)的第二个皇帝,于1662-1722年君临天......
<正> 三、西方天学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事先要声明的是,我并不是研究天文学史的,这里介绍的西方天学知识传人中国的历史,只是一个极......
徽州出了个“老愤青”徽州历史上是出过一些人的,有一些人很为徽州长脸,像胡宗宪、王茂荫、胡雪岩等;有一些人则让徽州的脸丢大了,丢脸......
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学者、记者、建筑师、画家和探险家络绎不绝地远渡重洋,把异域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中国.与......
【正】 在17世纪,世界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三个伟大的帝王,他们是中国的康熙皇帝(1654—1772,1662即位)、法国的路易十四(1643—1715)......
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传教,因而引发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中西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目前,已有众多著作从多个角度讨论这场中西文化的相遇......
“西学中源”与明清社会文化心态张增一从明末清初开始,中西两种伟大的文化正面相遇了。与此同时,在中国知识界产生了“西学中源”的......
【正】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汤若望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甲寅(1674)所制作的《坤舆全图》,现今珍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内。由于这幅地图保存的完整性和历史文献资......
康熙历狱审讯过程中,因辅政大臣以为杨光先精通历法,清廷执意任命其为钦天监官员。杨光先上奏陈述其不知历数等理由,五次请辞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