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相关论文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宏大且难观其详,但在源于《四十二章经》的典故“三宿恋”的发展变化中却能窥得一二。其典形在两......
佛教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对中国有相当深的影响.从创建的寺庙看,自晋以后,唐朝居多,为鼎盛时期.那时全国有寺庙2680所,僧众8......
<四十二章经>历来被认作是中国佛经的"第一译",但在近、现代却受到了广泛的怀疑,当代许多学者在论述佛教初传时,对其采取了回避的......
<四十二章经>在中国佛教典籍中极为特殊,不仅在于它被视作中国佛教最早的汉译佛经,也不仅在于在宋以后它被视作佛教根本经典之一,......
近代学者对《四十二章经》的真伪、性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辨。综合观之,《四十二章经》为汉代所译佛经,实为一部与《阿含经》《法......
1933年胡适与陈垣关于《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译述时代的争论,虽然没有最终结果,但争论中提出的研究方法问题非常重要。通过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本文所说的译场指的是中国古时佛教翻译经籍的组织。佛典翻译工作大约从东汉明帝刘庄时开始,到北宋仁宗赵礼禛时停止,即从公......
《四十二章经》与《道德经》分别是佛教与道教早期的重要经典文献。从内容来看,二者都注重对戒欲思想的阐发。然而,二者的戒欲理论......
按史学界传统说法,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哀帝时期,最先译出的佛经《四十二章经》也是在汉代完成,之后,译经事业快速发展。为方便佛教传播......
<正>最早来中国的高僧是公元67年(东汉永平十年)来洛阳的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他俩都是印度人,是受汉明帝特使蔡愔、秦景之邀来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入: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印度佛教的传入,第二次是明中叶到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讲解陈士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二册。现代汤用彤著。成于1938年。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印行。1955年由中......
<正> 洛阳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由封建国家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在我......
<正> 1947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浮屠与佛》,主要是论证中国最古佛典翻译中的"佛"字,不是直接从梵文Buddba,而是间接通过吐火罗文A(......
<正> 佛经自东汉传入我国,版本众多,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文化艺苑中,放出瑰丽的色彩。试为纵横之说,冀收献曝之功。尚盼读者诸君......
陶弘景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欢是宋齐两朝的一位大名士 ,陶一无所获 ?若是前者则尚可 ;如中国道教 2 0 0 2 / 3弘景也都是写经造经之......
【正】 自东汉末期至东晋,是一个历史大变动时期。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促成黄巾农民大起义,结束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随即天下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