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园相关论文
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自该小说进入教材后,对这篇经典作品的解读可谓百花齐......
1927年7月24日,顾颉刚给鲁迅去信,声称鲁迅在汉口《中央日报副刊》上登载的书信中说顾氏反对国民党,于是他决定“拟于九月中回粤后......
在这次风潮中,顾颉刚更多考虑到这是一次机会,他所认为的最大敌人,还是理科派系,1月7日他写信给容庚:“此间情形愈弄愈糟,……只因......
20世纪20年代初《小说月报》的革新是文学史上的大事。改革号的重要文章大多是郑振铎组稿或自撰的,不能把该刊的革新算作茅盾一人......
鲁迅《野草》中的《我的失恋》,有一个副标题——拟古的新打油诗(1)。这个副标题很早便被和此诗关系密切的孙伏园在《京副一周年》......
好友孙伏园在概括鲁迅当年告诉他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应当......
“五四”以后,中国的期刊和中国的报纸的副刊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它们担任着启蒙的喉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阵地。......
鲁迅:叫他“诗孩”有何不可? 孙席珍于1906年诞生在故乡浙江绍兴市平水乡。他父亲在上海与人合伙开设茶叶庄,家庭本来是一个......
一 许钦文先生(1897—1984)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的知名小说家,他虽说是绍兴人,他的出道却是在北京,当时他的小说、散文多数是在北......
缘起:一九六○年,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之余,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关鲁迅佚文的考释中,包括搜集鲁迅在日......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编辑,有着 “副刊大王”的美称,曾先后担任过《国民公报》、......
高长虹原名高仰愈,又名高春海,山西盂縣人。曾留学日本,后又赴欧洲,在德、法等国漂泊,前后8年。长虹是他的笔名,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他是......
1926年(民国十五年) 46岁1月1日,夜往北大第三院观于是剧社演出的话剧《不忠实的爱情》。1月24日,作杂文《学界的三魂》,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
前言鲁迅先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仅在小说、杂文、诗歌、散文的创作以及翻译、文学史、小说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戏......
编者按:孙席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学者。他1906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平水乡红墙下村一户小康之家。 此稿选自王姝、梅......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在报刊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新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对中国的新......
发生在1924年的孙伏园“辞职风波”,不仅显示出其时《晨报副刊》编辑层的趣味分歧,还隐含着孙伏园背后的“周氏兄弟”与《晨报副刊》......
<正>《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而且鲁迅曾对孙伏园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惟其经典,因而每次笔者教学......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硖石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先后在北京大學、上海光华......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
《孔乙已》历来就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鲁迅本人认为《孔乙已》是其小说的真正成熟。这篇评价极高的小说,数年来受到众多专家学者......
山西青年文学家高长虹(1898—1956?)于1924年秋天到北京从事思想文学活动,主持《狂飙》周刊,年底通过孙伏园结识了鲁迅。1925年春,鲁迅主......
鲁迅在西安与孙伏园等人“马不停蹄”地游览了不少唐代的遗迹了,按照他长篇小说《杨贵妃》的构思,唐明皇的“美人”杨贵妃应该到“......
孙伏园对历史剧《屈原》的刊发,作为其报人生涯中发出的"第三炮"被传为文坛佳话。重返历史现场,《屈原》的发表应是孙伏园与郭沫若二......
民国时期文艺副刊合订本在五四时期就受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媒介属性,完成了向杂志化、书籍化......
当著名编辑家、鲁迅曾经的学生兼好友孙伏园问他最喜欢自己的哪篇小说时,鲁迅回答是《孔乙己》。鲁迅曾写过33篇小说,著名的如《狂人......
鲁迅说,《孔乙己》“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并没有别的深意。”孙伏园在简括鲁迅当年告诉他最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
以《晨报副镌》为主阵地而发起的“爱情定则”大讨论,是时任编辑孙伏园“一手策划”的结果。他对整个讨论的“控制”,不仅体现于进程......
<正>1925年1月4日,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上,刊登了青年"爱读书"和"必读书"二大征求启事(连续在报纸上登了一个月)。孙伏园在阐......
《孔乙己》是鲁迅的得意之作,孙伏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指《呐喊》集)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
作为国民党的机关党报,《中央日报》从1927年在汉口创刊(国民党官方记载有意回避《中央日报》汉口时期,创刊时间从1928年上海时期......
研究民国"副刊大王"孙伏园的编辑思想,一定要全面综合的、历时性的考察其编辑经历和社会文化状况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尝试在对《......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
<正>吕晓英先生花三年时间完成的《孙伏园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越中现代知名作家系列丛书》之一,也是《越文化研究丛书》......
<正> 小引孙伏园是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时的学生,原名福源,浙江绍兴人。他因担任该校完全科第一班级长,常与鲁迅有工作上的......
孙伏园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报纸副刊编辑家,是中国新式副刊事业的开创者。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副刊编辑工作,是中国编辑报纸副刊种......
真情与寡义的碰撞──鲁迅与孙伏园张永泉我爱读《我和(语丝)的始终》。那自然平实、娓娓道来的文风,那不拘一格、纵意而谈的笔法,那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