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相关论文
战后,郑振铎延续了对于文学研究的一贯热情,适时推出《文艺复兴·中国文学研究号》。专号通过反思早期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
据何启治撰写的《(围城)曾经沉寂30年》一文介绍,1946年2月25日,《围城》始刊于《文艺复兴》。在该期的“编余”中,李健吾表达了发表《......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自1946在郑振铎、李健吾的进步期刊《文艺复兴》上连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历了“从热闹到寂寞,又从寂寞到热......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年轻作家王湛贤曾活跃于文坛,他发表小说,出版作品集。造化弄人,其人其作品很快犹如流星划过,数十年后差不多已经......
诞生于1946年初上海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陆续刊发新诗批评文章.它们多为“书评”形式,既突破了五四以来偏重于理论的诗评范......
作为1940年代后期诗歌生态的忠实记录者,《文艺复兴》在战后积极推出了一批“中国新诗人”。其中既包括借《文艺复兴》这个平台,完成......
抗战后至新中国成立的四年间,可说是天地玄黄、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在此期间,不同知识群体将自身的政治想象投射于文学艺术之上,......
1946~1949年期间,虽然文学期刊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生存周期却都非常短暂。在国共两党尖锐对立的政治格局中,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学期刊虽......
《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
如果上网搜一搜“独唱团”这三个字,跳出的页面数都数不完,在几乎每一篇对《独唱团》这本杂志作介绍的帖子中,都会有这样一句话:“《独......
作为沟通作者和读者,影响文学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媒介,新文学广告,尤其是重要刊物的新文学广告,无疑是感知与还原其所处时期"文学生......
《青春》是李健吾在《文艺复兴》上最早刊发的作品,也是其在解放前的最后一部创作剧本,自此作家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喜剧生涯。在这部......
创刊于1946年初的《文艺复兴》是当时国内最重要的文艺刊物,它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体现了现代文学特别是京派文学艰难发展的复兴轨......
佩特认为,艺术表现的是人的思想,而思想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的,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发展相对应,历史为佩特的艺术序列理论提......
在战后上海文化中孕育而生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刊发了一大批没有明确政治倾向、远离启蒙和革命等宏大社会生活中心、关注日......
《文艺复兴》在艺术批评中独辟蹊径,避开对抽象美的界说,以不同寻常的同情心和洞察力细致地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该书的“......
2007年7月15日~18日,全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唐云波老师以《文艺复兴》一课参加比赛,荣获一等奖。现将其案......
<正> 《文艺复兴》这份杂志,是日本投降后,上海方面出的唯一大型文艺刊物,也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大型刊物。现在中、青年可能知道它的......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全国上下欢欣鼓舞。因为有感于抗战胜利后中国文学杂志的极度匮乏,和中国即将全面复兴的形势极不相称,郑......
大众传媒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中颇为热门的一个领域。报纸、杂志、出版机构在近现代的大量涌......
《文艺复兴》的"左翼"色彩被研究者或者视为编辑者兼容并包理念的体现,或被视为在上海文化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生存策略。事实......
<正>《文艺复兴》是四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它的创刊、停刊和复刊,经历了一个格......
<正>《文艺复兴》是20世纪40十年代后期上海最重要的大型文艺期刊,创办于1946年1月,终止于1949年8月的《中国文学研究号》,由郑振......
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中蕴含着深刻的自由精神。佩特继承了康德、席勒等关于艺术与自由的思想,在代表作《文艺复兴》中说明只有......
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是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作家,也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