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未来记》相关论文
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进行了大胆的叙事实验,包括对叙事时间、空间、视角的处理。《新中国未来记》中三维时间体的建构和时间......
《新中国未来记》,别称《中国近六十年史》,1902年发表于《新小说》,书中所述是作者梁启超的幻想,也是他的政治理想。对于这本书,就目前......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这部以“时间”为主题的小说,与其《新大陆游记》等同一时期的海外游记相同,对纪年法的使用有着明显......
《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实践性文本,其文学史地位和学术史价值自不待言。自1902年平等阁主人在《新小说》第......
1902年,梁启超有感而发创作了“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此书共五回,约9万字,并未写完。这部作品畅想了从1902年到1962年中......
梁启超是在近代中国大力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政治实验的先驱之一。他通过译介西方政治理论著作和赴日本、美国、欧洲实地考察等途径......
1898年12月23日,晚清立宪派的第一份宣传立宪的刊物《清议报》创办于日本横滨,主编为梁启超。《清议报》从第一期起,就开始连载梁启超......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
晚清的文学改良运动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率先尝试.但是,由于新小说家们对传统根深蒂固的认同感,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小说的立......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未来记》(1902)的细读,分析其中正文与批注之间的时态对话关系,以说明作品既非单纯地叙述“未来”,亦非仅仅评论“现......
梁启超引领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界革命",他提倡用"小说"来实现"新民",而《新中国未来记》作为这一实践的重要作品,却出现了"新民......
近代是中国由古到今的过渡阶段,也是中国人思想意识裂变的过渡阶段。近代社会中国的转变,近代社会知识分子在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
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以小说的体裁表达政治思想,在对未来的想象中描绘了理想的“新中国”的面貌,引领了“小说界革命”的风潮。......
尽管晚清小说在整体上都体现了新旧小说更替的过渡性特征,但它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渐进,亦有突变;1903年则是当时小说界激情......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正> 近代中国既是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代,又是仁人志士改良图治的时代。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有志之士对社会改......
清末小说中乌托邦叙事的大量出现与小说家们的现实关怀有关,更是他们基于忧患意识而关于国家未来想象的种种回应,因乌托邦想象内容......
【正】 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至晚清而大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标志着近代意义的"新小说"的诞生和中国小说史新纪......
“激进与保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代中国思想史上许多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思想政治倾向,或激进,或保守,或在一个......
<正>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中国近代兴起了翻译文学。而在整个翻译文学中,尽管以诗歌的翻译为最早,但无论是从翻译的队伍......
<正>1898年,在《清议报》上的《译印政治小说序》中,首次出现了“政治小说”的名称,并先后刊登了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记》和《......
晚清民初,伴随着侵略战争与殖民者的脚步,各种西方思潮开始大规模涌入中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鲜的思想资源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正>引言当弗里德里克·詹姆逊试图用"未来考古学"来概括科幻小说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这种科幻体裁本身具有深刻的历史性:"体裁越来......
<正> 一看《洗澡》,立剡想起《围城》。作者在《前言》中说要写到“洗澡”即“思想改造”以前的面貌。这也就是《围城》中所写的。......
清代道光以后,小说评点逐步进入尾声.这百年来的小说评点呈这样一番景象: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评点余波不绝,尤其是清中叶以来......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是一本未完成的小说,公开发表了五回.本文通过比较文学渊源学的研究方法,证明美国作家贝勒弥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