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相关论文
约四十年前,印度已故柏乐天教授写道:“无论从哪方面看来,玄奘也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翻译家。”(见柏乐天,《伟大的翻译家玄奘《,......
唐代书法家怀仁和尚所集的王羲之行书法帖《圣教序》,是我国最早的集字碑刻,也是迄今为止水平最高的集字书法。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
郑玉虎长期修炼瑜伽,研究躯体心理治疗。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寺庙里内观。 “10年前我做心理成长,起因是疾病,腰......
李洁璇既是专筑文化推广总监,也是独立平面设计师。或许是她的多重身份,使得她身上有着女性少有的理性,但又不缺少感性。平静如她,独立......
僧肇以性住不迁说与不真即空之理构筑其独特的形而上学。其学术之渊源一为龙树的性空幻有说,一为郭象的独化论。性住不迁明时间与实......
本文围绕吕(徵)与熊十力四十年代关于佛学根本问题的辩论,试图阐明吕(徵)佛学研究经历了既连接又断裂的两个阶段,他又如何实现由前一......
人们常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倏忽之间,60多个年头悄然而过。逝者如斯,让人难免萌生天人不同之叹。数日前,欢送毕业生会上,也曾不......
2009年11月21—23日,“中日韩天台宗学术对话”国际研讨会在天台宗发祥地——河南省光山县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佛......
心性和谐思想是中国佛学和谐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佛学心性和谐思想具有融合中印佛教心性思想的特征,它突出发展了印度大乘佛教的......
一、王维的禅缘王维信佛与其母有关,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在敦煌研究院许多公开的老照片下面都标注着"李贞伯拍摄"的字样,李贞伯是怎样一个人呢?许多人对李贞伯的认识可能仅仅限于莫高窟一位......
2012年10月20—21日,“第三届旭日佛学多学科学术对话——《坛经》与禅宗思想多学科学术对话”在武汉归元正藏图书馆召开。本次研讨......
<正> 昙鸾(476-542年),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北朝五台山高僧,他精修净土,多有阐发,为佛教净土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就有“......
据当代著名佛学家吕徵大师的嫡传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波先生说:“吕师未发表的著述还很多,至少有四、五十万字......
作者简介:张岂之,江苏南通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现任西北大学名......
【正】 中国有着辩证思维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古代的中国又可分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为代表......
奉恩寺是韩国首尔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坐落于汉江之南,清潭洞修道山山脚下。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在首尔举行,各国领导人纷纷到齐......
佛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拟通过重新阐释中国佛学的核心思想,以现存社会问题为契机,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
摘 要:笔者试图从现代文学作品中寻觅到中国佛学思想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佛学;许地山;文学创作;影响 中图......
文化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基于文化的自觉.当我们清楚地了解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清醒地认识到中......
学术界对中国佛教各宗派的研究侧重于各宗派的发展历史研究,如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近来,拜读了王月清先生和梁徐宁教授合著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深感著者开篇提出的“‘无神论与中国佛学’是一个理论难题”之难......
晚清以降,中国学术大面积地受到了西方强势学术话语的“殖民”控制.但是,唯有中国佛学却有着非常坚固的刚性边界,西方话语难以侵入。这......
牟宗三先生的佛学体系论述极为完整。若作为一个佛教徒,以其一辈子时间,对印度佛学发展到中国佛学之历程做一佛学史的介绍实属不易......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其交游、思想、诗文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白居易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中唐儒、释、道三教并行......
本文通过对中国佛学和社会管理学的分析,以现存社会问题为契机,通过研究中国佛学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佛学在和谐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冯契先生的中国佛学研究是其哲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或隐或显地反映在其哲学史研究和“智慧说”体系当中。冯先生将中国佛学作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