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之争相关论文
一、重玄学思想之渊源rn南北朝时期重玄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士族文人加盟道坛,并运用重玄的思维方式注疏老庄,希望在提......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大帝国,其统治阶层是由蒙古族为首的多民族贵族的联合体组成。其治下各民族皆有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当时佛......
北朝陇东地区的楼底村1号窟与王母宫石窟中的稍细密并行线装饰性衣纹,在关中地区及其以东的古典艺术中可找到其源头。这种衣纹在北......
南朝顾欢所撰《夷夏论》是中古思想史与宗教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关于其撰写的历史背景,学界以往的研究还有可作补充之处。本文对顾......
明代万历年间,围绕着崂山海印寺地产发生了一起佛道之争。这场争讼涉及著名宗教人士憨山、耿义兰以及皇权人物明神宗和其母慈圣太......
唐代以来佛教与道教既相互融摄又相互论争,从文献学角度观照,佛道之争主要体现为各自建构严密的理论经典体系以及著文论辩问难两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在唐代都城长安,七月十五中元节宗教体验大多是在佛教场所进行。节假日当天民众对佛、道二教的不同参与表明,佛教以"盂兰盆会"对报......
在六朝隋唐时期的佛道之争中,“自然”与“因缘”的辩论是思想理论层面争论的焦点。六朝道教用“自然”否定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同......
初唐制定的道先佛后政策 ,使得魏晋以来的佛道之争更为激烈。由于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肯定 ,佛教始终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如此 ,......
前言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它起源于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战......
<正> 中国佛教史上曾有过三次著名的灭佛事件,史称“三武灭佛”,其中两次发生在北朝时期。北魏太延四年(438年)三月,太武帝拓跋焘......
<正>在中国佛教史上,“三武灭佛”是很出名的历史事件,其中两次(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是发生在北朝时期。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把......
《劳度叉斗圣变》是敦煌艺术中的主要题材之一。本文认为随着印度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进程,这一题材经历了一个从印度的《祇园精舍图》......
蒙元时期道教在成吉思汗扶持之下迅速发展起来。在道教扩张中与佛教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道教侵占寺院及其财产、欺凌佛教的事件......
<正> 《西游记》取材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唐僧取经故事,最原始的材料为玄奘弟子辩机的《大唐西域记》和慧立、彦悰的《大唐大慈恩......
"老子化胡"说从两千年前左右产生至今,已经不是单凭史学考据就可以定论的伪说,而是异质文化之争的潜在史实。历史中的伪说可以变成......
《大唐西域记》中的"烈士池"故事,以及以"烈士池"为母题的中国俗文学作品中的一系列故事不是"穿上了中国道袍的佛教故事",而是佛道......
<正> 道教,是从我国古代巫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它始于后汉,魏晋南北朝时正式形成。这个宗教在唐代获得长足发展,开元末、天......
《弘明集》记载了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释、道、儒三教的争论。在释道的争论中发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僧人或拥护佛教的学者援引......
<正>一、卿希泰《道教文化新探》《道教文化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1版,平装,291页。著者卿希泰,四川三台县人。1......
<正>一般认为,道教重玄学延续着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借鉴吸收佛教中观般若学"双遣双非"的思维方式,通过阐释《老子》第一章"玄之又......
<正>武当山自占是著名的仙山胜地,处于中国腹地、秦岭山脉大巴山东段。此地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既适于观赏和居住,也便利......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逐......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