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翰相关论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诗是诗人的心灵的吟唱,是人类深层精神世界的折光。诗的历史,既是一部诗歌本文自身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之心灵的历......
1952年,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出版了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在该书“序言”里,他写道:“我是个看不见的人。不,我并非那些在爱伦......
一刘登翰先生将他的书法定名“墨象”。壮哉!登翰墨象。昆仑之脉黄河之水杨柳堆烟山凝紫黛或者竟是“从叶尖下垂滴渲渲水声……/湍......
在学术研究中,“跨域”代表新锐的学术态度,“越界”则代表学人的勇者之气。跨域与越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让相关或者......
何为闽台文化?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刘登翰先生指出,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一般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在播迁闽......
【正】他曾经神往一张名片上的两个头衔:诗人、评论家.名片印好了,却一直没敢分送,因为他自感都不太够格.一盒名片悄然成为人生的......
【正】刘登翰,男,1937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华侨家庭.1955年毕业于厦门师范普师科,因钟情写作.并在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被......
刘登翰先生论文集《跨域与越界》,收录其关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两岸文化与闽南文化、书画艺术批评论文21篇.正如书名所示,该......
著名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刘登翰教授的新著《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2012年初由台湾人间出版社推出。刘登翰认为,华文文学这一跨域建构的......
4月12日-15日,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的议题包括: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回顾和进一步推展提升的设想、......
本文不仅是洪子诚先生对刘登翰先生新诗研究方面的评价,也是他们作为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相识相知、互爱互重的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
文化的整合无疑有利于促进民族和国家的整合,追寻探究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亲缘关系,自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福建人......
检视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尤其是新诗研究成果,总结其经验教训,需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自身的参照,即大陆的台湾新诗......
<正> 人常言,'百闻不如一见。'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以下为叙述方便,简称刘本)......
<正>诚如洪子诚、刘登翰所说:1980年代后期"‘新诗潮’中的实验诗歌、第三代诗的写作,主要在自办的‘民刊’上出现。个别由作协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中国大陆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从1979年开始酝酿(以《花城》创刊号所发表的曾敏之《港澳与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为标志)。正式......
<正>刘登翰,1937年生于厦门,祖籍福建南安。曾任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
1958年底到1959年初,当时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谢冕、孙绍振、孙玉石、殷晋培、刘登翰、洪子诚,在《诗刊》社和徐迟先生的建议、......
从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算起,刘登翰教授的学术研究已逾六十年.2016年7月6日至7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社会科学院、......
<正>一进入论述之前,或许我们有必要提及曾经于1993 年出版的那本《中国当代新诗史》(以下简称为初版《新诗史》)以及“观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