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聚贤相关论文
内容摘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一批出自敦煌的藏文写经,包括5卷《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和5卷《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这批写经来......
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是春秋中后期盛极一时并曾先后问鼎中原、争夺霸主地位的两个国家。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抑或科学......
机缘巧合,笔者有机会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苏州地区两周考古。为了工作需要,对与苏州两周考古密切相关的吴文化考古进行了系......
根据民国年间学者的记录、当代的调查走访及考古发现,探铲在上世纪20年代正式出现。在列强侵华、军阀混战、盗墓猖獗的历史背景下,......
本文叙述了西南博物院时期的文物来源及藏品管理制度,认为在文物的数量及质量上,西南博物院即奠定了重庆市博物馆及重庆中国三峡博......
顾颉刚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对现代史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个人的学术成就上,还表现在他创办的各项学术事业上。他以“古史辨”成名......
1935年,发现金山戚家墩文化遗址,它是上海地区最早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因日军侵华战争爆发,上海博物馆原定发掘计划被迫中断.复馆后......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的唐卡,是藏传佛教艺术瑰宝,有近200件,大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入馆,主要来源是本馆前身西南博物院、西南博......
一、卫聚贤的身世卫聚贤(1899一1989),字怀彬,号助臣、耀德、卫大法师等,又曾化名鲁智深、韦大痴子等,山西万泉(今万荣)北吴村人.......
一、巴蜀文化的原由抗日战争爆发,西南成为大后方,全国许多专家云集成都避难,历史学家卫聚贤是其中之一。他在成都收购了不久前出土的......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卫大法师,山西万荣人,考古学家、史学家。他早年经历坎坷但矢志求学,曾受业于清华大学国学院,后在考......
现在众所周知的“巴蜀文化”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考古学上的“巴蜀文化”,一种是文化学上的巴蜀文化。前者即所谓狭义的巴蜀文化,其......
卫聚贤,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初创阶段,具有筚路蓝缕之功。鉴于学界对其在历史学方面的关注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之多,冠盖全球;茶馆名堂之多,绝无仅有;茶馆内涵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 茶馆作为俗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载体......
<正> 笔者于1989年10月8日《中国医药报》上,发表的《对<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的探讨》是针对邱世犹同志在1988年6月22日《中国医药......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介山,又号卫大法师等,山西万泉人。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27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历任南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他是中国早期田野考古的开拓者,他是学界名流,他是公众考古的先行者,他是继李济后最早在大学教授考古的学者之一。而为授课所写的......
本文检视了当代各种记述万荣县荆村遗址的文本,对陶埙数量叙述不一致的原因分析中,追溯民国时期的发掘材料,发现20世纪30年代并无......
<正>1921年~1949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期。短短的二十多年里,虽然期间还经历了8年抗战和4年内战,但是考古学却从无到有,取......
具有当代科学意义的"巴蜀文化",于抗战时期由卫聚贤提出。但"巴蜀文化"概念和基本内涵形成和确立的标志,则是《说文月刊》两期"巴......
<正> 郭沫若,抗战时期,寓居重庆达八年之久(1939—1946年)。除积极指导抗日救亡运动外,为政之馀,还从事学术、文艺、考古活动,从另......
2012年10月11日,笔者有幸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常一民先生,运城市文物局的李百勤先生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学术考察。此次考察,我......
卫聚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学术生涯常与国民党元老为伍;郭沫若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领袖,这两位政治立场......
卫聚贤(1899—1989),字怀彬,号助臣、耀德、卫大法师等,曾化名鲁智深、韦痴子等,山西万泉(今万荣)北吴村人。卫聚贤是民国著名学者......
卫聚贤生存的戏曲环境、时代学思潮影响、个人学术经历,是《元代演戏的舞台》问世的主要原因。其学术贡献在于拓宽了戏曲研究的视......
《穆天子传》西行路线研究李崇新关于《穆天子传》一书的研究,最终必须落实到对其地理和部族的考证。自古以来,《穆天子传》西行路线......
<正>中国考古学史研究的起步很早。1921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卫聚贤在数十年后就相继出版了《中国考古小史》[1](1933年)和《中国考古......
吴越史地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的研究区域文化的民间学术机构。在成立之初,会员多达200余人,参加者也多为学、政两界名流。研......
<正>甘家巷不在南京城里,在城东北20公里的乡下。甘家巷是个古村,在八百年前的南宋《六朝事迹编类》书中就有名了。梁朝安成王萧秀......
<正> 在山明水秀的太湖冲积平原上,从古老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人类文化,悄然形成,商代晚期,生活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
涌起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在五四以后并未消亡,而是逐渐演变为一大流派。其与唯物史观并不属于同一体系,但在史学主张上存在着......
晚清以来西学东渐,随之而来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曾短暂造成热潮。其中,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主张《山海经》为墨子的印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