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自己独有的审美标准和评价系统,当中的一些"不可言说"的特有概念更是成为了文论史当中的千古谜团。然而在这些......
纵观古今,伟大的诗人无不具有独特的经历,正是丰富独特的经历给予他们别样的灵感。以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两颗明珠的唐宋时期为例,仕......
“诗言志”,读诗第一要务是读懂诗人的心。所以在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考查诗人情感的题目就成了重中之重,在16套试卷中,有10套直接......
尽管自占以来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但几乎所有的诗歌都会涉及情感的表达,《尚书》中说“诗言志”。“志”指的就是人们内心......
上博简《诗论》"诗亡隐(离)志,乐亡隐(离)情"是对《尚书》"诗言志,歌永言"的发展,并且在"情""志"的理解上有融为一体的倾向。"情""志"同一的观念可......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马克思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些说法都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作用。好......
朱熹的"感物道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两大源头--"交感"理论和"言志"理论的继承与整合,而这一整合已逻辑地走向了"兴",因此,朱熹的"......
诗词在《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承担着相当重要的任务。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根据“诗言志”的传统诗论,对不同类型的人物,......
<岁寒堂诗话>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的"诗言志"说,将"咏物"与"言志"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思无邪"说不仅涉及诗歌内容而且强调诗歌......
以《尧典》为代表的诗学时代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的“言志”时代。《舜典》之“言志”产生于祭祀过程.“志”指一种宗教文化情感;春秋......
中国古诗词群星璀璨,浩瀚长河,每每谈及令人豪气顿生,韵味绕梁,低吟品味,涵咏不已。写景细致入微,勾勒精神;抒情则旷达高远,荡气回肠。鉴赏......
〔关键词〕 “诗言志”;共鸣;再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25—01 ......
古人云:“诗言志”、“文以载道。”为文作诗就是要言志明道。“志”与“道”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就是平时说......
备《李凭箜篌引》这一课时,作为诗歌鉴赏的教学,我只是定位于对表现手法的探究。“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0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
文学的教化思想自古就有,历久不衰。《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之说,汉代《毛诗序》中阐述《诗》的作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
诗是周代乐制中乐的表现形态,属于乐的范畴,故所谓先秦诗论都是乐论。"诗言志"原本是西周礼乐理论形态中乐论的一个命题,是"功成作乐"......
《尧典》携带了漫长历史过程的文化信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乐的形态从综合到分化的历史轨迹,乐的目的从宗教到政教的思想变迁......
中华历史悠久,诗坛名家辈出,是后人取之不尽、学之不竭的宝库。 “诗言志”“词主情”,如何快速准确把握古代诗词思想感情?笔者在教学......
诗与词是不同的文体,对此王国维先生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诗歌不同流派的审美取向作了概括性的阐述。“言志”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诗歌理论、审美标准,居......
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理论,在源头处就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两重性:政治性与文学性的并生关系。因此,“声音之道与政通”、“诗缘......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
所谓“诗言志”,即指诗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是不同的情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同是......
古代诗人创作诗歌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所以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然后要披文入境,养成逐字逐句品味......
先秦时期,人们通过诗歌的传播达到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甚至处理问题、规范行为的目的。当时诗歌的传播便是诗、乐、舞三者高度融合的......
"诗言志"长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影响了我国古代诗论,本文从"诗言志"的内涵出发,展开"诗言志"对我国诗论深远影响的论述,说明"诗言志"是我......
摘 要:通常来讲,在理解《尚书》“诗言志”的过程当中,多倾向与对《毛诗大序》当看法的接受,将“志”与“情”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同,但此......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被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朱自清)。海外汉学家在研究中国诗歌和文论时......
“诗言志”,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学者文人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诗歌的内容就是那情感的外化,是作者思想的物质化表现,所以......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里,“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因其丰富内蕴而不断被诠释,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诗论,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在现......
"诗言志"是对汉语诗歌最基本的规定和描述,其中,"志"可同时训为"记忆"、"止于心上" 、"心之所至".因而"诗言志"具有以下内涵:首先,......
<正>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一千多年来,研究者不乏其人。其中以王嗣爽在《杜臆》中说的最中肯。他说:“上......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论的典型表述,关于它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本文拟从《诗经》的内容来源、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三个角度分析......
“诗言志”。那么诗人的心志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以意逆志”,意象浸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把......
本文从<诗经>生成机制的角度,分析了<诗经>与周代讽谏制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公卿列士献诗制是周代诸多诗歌采集制度之一,也是贵族民......
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明显的差异."志"字并非指一般的情感,它乃是就情感的激奋状态讲的.情感发展到了激奋......
一提起诗歌鉴赏,学生们就觉得太过高深,不好把握,无从下手。其实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这些形式的东西都是次要的,诗歌鉴赏要抓住“诗言......
冯若春的《“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他者”的眼光》......
刘勰的审美情感论张晶重情,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思潮中的一个主要趋向。相对于“诗言志”的命题而言,西晋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