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翻译相关论文
《翻译评论》(Translation Review)由美国文学翻译者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主办,创刊于1978年,是英语国家......
文化差异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影响是显著的.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以及传统思想等方面的不同的特征,都会导致地区之间形成文化差异......
论文以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再现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整体状况,考察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状......
在当今我国翻译界,外国文学翻译中的人名译名,一般是按照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语种姓名译名手册或两大卷的中国......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寿彭,后改名刘复,初字伴侬、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南沙人。作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刘半农一......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茅盾一生钟爱和垂青于文学发展事业,并在......
施蛰存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世纪的历程,施蛰存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见证人,而且是中国现......
“西学中用”以来,处在半殖半封社会的中国先进启蒙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以复兴中华。但以鲁迅为首......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哲学家,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胡适先生博学多才,思维活跃,不但在中国......
新时期之初,不少文艺界人士痛感到“过去漫长的封闭岁月”压抑了求知欲,桎梏了眼界,很有必要大力进行“艺术更新”的工作。一时之间,外......
近3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并形成了稳定的市场规模。通过历年的图书出版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文学类图书,......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
晚清驻外官员及翻译家陈季同1898年首次提出“世界文学”的主张,此后,这一观念经由诸多知识分子的翻译活动及相关讨论得到发展并逐......
五四时期和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在各个方面都迥然相异,然而在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即在外国文学翻译选材方面都极大地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文化跃迁能力亦有极大提高,其中尤以莎剧传播最盛。我国自19世纪中期以来便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翻译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