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引相关论文
阎若璩《潜邱劄记》是一部以证经考史为基础,涵盖舆地考辨、丧服礼制等专门之学,同时兼及综合考证的学术笔记典范之作。但《潜邱劄......
段玉裁对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下简称《系传》)极为重视,《说文解字注》中不仅征引了《系传》330余条之多,而且还有对《系传》的探......
《医学纲目》的特色之一为辑录了大量明以前医学资料,通过对书中所引文献简称及内容的系统梳理,发现其征引文献数量多达百余部,时代跨......
《古今韵会举要》(简称“韵会”)是元代熊忠在黄公绍《古今韵会》的基础上删繁就简编纂而成的一部韵书。该书广搜博采,除了在音韵......
北宋经学家邢昺撰《尔雅疏》,大量征引本草文献以助训诂,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以往对《尔雅疏》的训诂特点颇多研究,而对其征引......
本文试图用新的方式探讨船山诗学背景,即从其征引及相关评论来看船山诗学的具体针对性,认为:王夫之诗学思想需要结合其批评针对性......
<文心雕龙>中征引<诗经>有80余处,但文学界研究<文心雕龙>与<诗经>关系的文章很少.本文针对这个以往文论界较少关注的问题,将<文心......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大量征引北宋训诂学巨著《尔雅疏》中的相关文献以助本草名物训诂,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宋代之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祖籍栾城。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孝宗时谥文忠。......
《韩非子》中征引了远古传闻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史料,通过征引阐发了自己对于君臣关系问题的思考,同时由于时代特征与士人身份的......
郑珍《轮舆私笺》是清代对《考工记》车舆系统进行专题研究的代表性著述。自问世以来,征引者不仅有清代经学大师,而且有现代《考工记......
傅玄为经纶政体、存重儒教而作的诗文著述中,征引了大量神仙灵怪、博物杂记、轶事传奇等具有小说属性的素材,阂时,还把一些民间流......
李善<文选>注第一次将征引式注释应用于大规模的集部注释,为后世的诗文注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本文就李善注征引内容的来源、征......
《吕氏春秋》与《新语》分别成书于秦即将统一的前期与大汉甫立之际,面临的诸多问题非常相似, 《新语》在新政权意识形态建构的紧......
《四书章句集注》征引诸家之言,对于诸家所指,通过上述原文的考证,可知程子、张子、范氏、吕氏、谢氏、游氏、杨氏、侯氏、尹氏、......
"依经立义"是研究《文心雕龙》的一个较新的角度。《文心雕龙》对五经的征引达1 000多次,可归为八类:袭用特有词语、评论儒家经典......
《周礼折衷》是南宋儒者魏了翁撰写的一部诠释《周礼》(仅有“天官”部分)的著作。该书广征博引《周易》《尚书》《诗经》《周礼》......
唐代李善《昭明文选注》是《文选》研究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引用《说文解字》注解《文选》是李善注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李善注征......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故事,为日本各种古典文艺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本文以《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文献在日本的流传为线索,对日......
韦昭《国语》解大量征引《左传》的内容,其作用在于交代《国语》所载史实之背景、补足历史事件的因果以及通过对比两者的文字达到......
由恣仿律法、批判齐泽克、酷儿问题三大线索入手,本文主要关注朱迪斯·巴特勒《身体之重》中有关符号政治的论述。文章力图表明,符......
中国传统文论文本具有强互文性特征,在互文性视角下观照原文的互文—评论关系在英译中的再现应是传统文论英译批评研究的主要关注......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其成就毋庸置疑,但在征引古籍时存在小的讹误,其中在治疗效果、药物、剂量、服用时间、药......
战国寓言并不是一种凭空兴起的新的文体,而是在前代"征引"和"立象尽意"两种经典话语方式上发展而来的。流俗故事和创作故事的引入,......
从汉到宋,中国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其显著特点就是汉学的衰微和宋学的兴起。隋唐时期正处于从汉学向宋学转变的关捩点,......
通过论证评述国内音乐学界发生的一起学术剽窃事件,作者指出并讨论了一些值得全国学界共同重视的问题,包括书目与注释的写作规范,......
李善《文选注》特点之一就是着力挖掘、分析选文的修辞现象,他对《文选》进行训诂的全过程基本浸润了他的修辞观。比如,较早提出“皆......
《辞源》在编纂和历次修订中,充分汲取了《说文解字》的释义成果。因受时代学术条件的限制,《说文解字》也有其不足,《辞源》在征......
《说文》大量征引与所说解文字有关的语言材料。所征引的语言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经书群书、汉代通人之说与方言俗语。《说文》......
唐初太宗朝重修的《晋书》自问世以来便因多取六朝小说而受到批评诟病,尤其是其采志怪小说入史的倾向更是引起各朝史学家的不满,从......
前人研究汉代经学,依据的资料,除了传世的汉人经注外,主要是保存在汉代典籍、散见于后世各类载籍的汉人遗说,而对汉以后学者、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