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忧国相关论文
夏志清称白先勇为"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无论是在主题、艺术、人物形象塑造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本......
“现代性”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几代学者共同的理论追求,由此派生的文学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等概念,为海外中国文学......
作为江西诗派主要成员之一的韩驹,除了在艺术上为江西诗带来较大影响外他还写下了多种题材的诗篇,特别是在异族入侵国难当头之际以......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特征大体上说,20世纪中国新文学从它酝酿、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浸润在浓重的“感时忧国”①的空气中。在中......
晚清文学翻译系统有三,分属归化、异化和调适.这三个翻译系统中,Robinson Crusoe各有译本.调适系统较近梁启超的调适思想,采中西杂......
审视20世纪的中国文学,想像力的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匮乏与聚讼不已的现代性有关.具体来说,是与科学所倡导的理性思维有关;......
摘要:朵渔诗歌具有鲜明的“当代性”,这体现为他的诗歌介入和见证当代生存的愿望和能力。他在诗中或与伟大人物对话,或回溯平凡祖先的......
张秀亚作为台湾妇女写作的燃灯人,在抗战时期沦陷的京津地区,不仅坚持编辑纯文学期刊,也在自己的诗作中融合深沉的感时忧国精神和......
<正>一"在线公开课"《许子东现代文学课》的读者,恐怕很容易忽视封底的二维码。如果按照二维码的提示"上腾讯新闻看经典课堂",扫描......
从改革开放开始,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就对国内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深刻的持续不断的影响。考察其关键概念"感时忧国"(obses......
鲧禹神话作为原型在文学中被塑造成英雄神话,它凝结了人类对英雄的崇拜,积淀在原始先民的意识底层。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鲧禹原型并不......
王德威评价晚清小说的“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近来备受学界关注,然而考察其“现代性”理论和观照文学的方式,发现其中存有一种理......
夏志清先生的“感时忧国”说自提出以来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广泛认同,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内地现当代文学研究影响重大,在某种程......
<正>作家的长篇自传是"五四"以后才起来的新文类。胡适最早鼓励文人写自传,并身体力行,但其《四十自述》仅仅粗陈梗概。陈独秀《实......
<正>由于玄幻小说的非主流性和其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玄幻小说的概念一向比较模糊。但是,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它又是真真......
<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如何也是中国文坛的大事,是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突破。我在莫言获奖的消息刚发布时,写过一篇博客,猜想......
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都在各自评述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中谈到了其"感时忧国"精神。他们虽然并未对这一特点......
本文从感时忧国、物质生活以及精神层面三方面来来论证冰心与萧红两位作家在每次大的社会变动中感受到国破家亡、身心摧残的现实,......
<正>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等几个各自独立又......
20世纪60年代以后,海外华裔学术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感时忧国"为20世纪中国文学......
<正> 前人论及清照作品,大多以其词作为主进行论述,少有论及其诗者。近年渐有少数论述清照诗歌的文章,但也多以某一点而论,难以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已经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一方面学界热衷于写史,大同小异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层......
期刊
郁达夫自1938年12月28日来到新加坡后,在南洋坚持办报三年零三个月,传播五四新文学精神和培养南洋本土文艺青年,这一时期的郁达夫......
老舍的作品招笑风趣,读时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因此他被誉为幽默大师,蜚声海内外。不过,如认为老舍是个纯幽默大师,这却带有不小的审......
自 1 993年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的论文、尤其是 1 996年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专著之后 ,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