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刍议相关论文
“我的朋友胡适之”是流行于民国朋友圈的一个热词,只是这个热词有点长。那时还没有网络,更谈不上什么QQ、飞信、微信等秒杀交际手......
(一)胡适和郭沫若同为“五四”的健将。胡适虽长郭沫若一岁,但胡适在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起步甚早。他在1917年初就在《新青年》杂......
一、周作人的理论贡献rn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殊勋赫赫,早已勒之碑铭。经此一役,曾经辉煌了三千年的典雅古文,轰然倒地,元阳丧尽;曾经做小伏低了几百年的......
一 最初的介绍鲁迅 (1881~ 1936 )最早是于何时被介绍到韩国的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最早把鲁迅介绍到韩国的是梁白华 (1889~ 194 4)。......
1.绪论胡适不但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也对同一个时期进行的韩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
胡适等当年提倡的白话文,在“五·四”时期即已替代了文言文,成为社会普遍使用的思想交流工具。以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为......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
应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于2017年10月16日至23日出任第五届"......
<正>一份杂志开启一个时代,这一荣光只能属于《新青年》——题记只要提到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人们马上会想到鲁迅的《狂人日记》,至......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张恨水编写一部1917—1949年的文学史,该是什么模样?如果国民政府在1945年组织专家编写1911—1945年的文学史,又......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历史遗迹模糊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于精神的时空里,保存那些已有的行影便显得异常重要。但面对同样的遗迹,人们得出的印象及结论又......
(上)1917年1月,在《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5号上,发表了胡适从美国寄来的《文学改良刍议》。此文一出,洛阳纸贵。胡适的主张,得到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源起于“文学革命”。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第1卷叫《青年杂志》)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2月,发......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性的人物,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20世纪中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作一个回顾与述评,以期显现学术......
<正>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已经一百年,百年的时空维度已经足以对它作出深刻的全景反思。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的开篇,就用了一首《蝶......
<正>文学的丰富与繁荣是世代文人的耕耘与劳作,作家在不同时代摹绘或者嗟叹繁杂的社会、世界的生活。我们探讨时代的文学,基本无法......
<正>鲁迅,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许多重大事件,他的作品见诸多种报刊,他拥有众多的读者,他的作品一版再版......
<正>从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算起,新文学迄今将走过它百年的辉煌历程。我们究竟应怎样理解新文学的......
<正> 多年无声的中国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荡。随着社会的动荡及西方文明的输入。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文化在“从来如此,便......
本文认为:黄远生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声,在总结辛亥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提倡新文学入手,“以浅近文艺普遍四周”,使中国人的思想与......
胡适不仅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而且在朝鲜的新文学运动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胡适为中心掀起的文学改良运动在朝鲜也......
<正>1915年,看似平静的中国文坛暗涌着一股革命的洪流。在上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
<正>小海:我一直觉得,中国当代文学史首先是一部翻译文学史。当代文学主体性的确立,是西方手法、技术加本土经验基础上杂糅而成的......
<正>《文学改良刍议》已成为某种历史文物,其存在价值不再是文本本身,而是被建构出来的摧枯拉朽的文学史意义:作为"文学革命"运动......
<正>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
<正>人们往往会走着两条绝对背驰的道路的,一方面正努力从旧的圈套里脱逃出来,而一方面又拼命把自己挤进新的圈套,原因是没有发现......
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的“首举义旗之急先锋”。1917年1月,他以《文学改良刍议》向旧文学发难,掀起了新文学运动的狂飙......
本文是就作者即将出版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纲》中《导论》的一部分加以修改而成,着重论证我国五四新文学与我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正> 胡适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一月的《文学改良刍议》,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正式宣言。但是直到如今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
2 0世纪初 ,科举制罢废 ,中国知识分子由此中断了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同时 ,内忧外患 ,民不聊生。主要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 ,......
<正>阅读是学术工作的起点。学术的生命来自研究者的自主性阅读。阅读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鲁迅所说......
1917年1月,《新青年》2卷5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揭开20世纪中国文学革命的大旗。然而,一百年来,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
<正> 1917年1月号《新青年》刊出了胡适的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其中“八事”的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