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运动相关论文
清未"戊戌六君子"林旭,在变法运动中为挽救国家和民族危机,鞠躬尽瘁,视死如归,具有废除弊政、革旧鼎新的勇气和超凡行为的表现。林旭......
唐才常(1867一1900),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19世纪末中国政治舞台上与谭嗣同并肩战斗的维新派干将之一,曾积极参加以康有为、......
弹指一挥间,1982年诞生的新宪法已到了而立之年。回望历史,中国的宪政意识发轫于国家危亡的特殊年代,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和20世纪......
在戊戌变法维新派内部,存在有激进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的人物。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维新理论依据上的不同;二是维......
<正> 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和讲授重点,组织教......
<正>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斗争,高中历史(上海版中外合编新教材......
本章(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四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1)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戊戌变法......
学者们公认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但论者认为这一结论只适宜进行总体评价,而从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了建校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根据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60年一甲子,“戊戌”这熟悉的......
光绪二十一年(1895),腐朽的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国进一步沦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朝政府忙于向列强割......
<正>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存在着三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其一,认为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二,认为封建的反动势......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戊戌变法的评价,存在着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承认它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百年斗争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正>一、从遗腹子到科学巨人众所周知,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
<正> 戊戌变法史的研究是近代史研究领域一重要课题,历来受到中外研究者们的关注。1988年为戊戌变法90周年,这一年出现了戊戌变法......
<正> 裘廷梁原名葆良,辛亥革命后改名可桴,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终生鼓吹进步思想。他在戊戌变法那一年,能得时代风气......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与业师康有为(18581927年)共同携手......
<正>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课题。综观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史学界主要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戊戌变法运动的地......
<正>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两千年的交往,对彼此的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历史转折时期,双方发生的一些重......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一)维新派继承和发展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把它从......
<正>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戊戌维新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从1895年在北京襄助康......
本文认为:从宏观角度考察,戊戌维新百年研究可以分为原始积累期、研究滥觞期、初步肯定期、政治批判期和拨乱反正期五个时期,折射出戊......
【正】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以1895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为起点,至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结束,前后经历只......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正处于转化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由此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社会性的根本变革,而不......
<正> 中国近代史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革命斗争史角度来看,以五四运动为分界限,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
从直接的、实际的、物质性的效应层面看,仅仅正式运作了一百天的戊戌变法,除了一个’“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所,可以说并没给我们留......
清朝末年的变革与中国现代化之思考田晓红自19世纪后期以来,近代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政府主导型的现代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