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知相关论文
目前学界对林乐知及其翻译作品已有较多研究。然而,鲜少有学者对其译作《文学兴国策》的影响展开详细的讨论。本文以谢天振教授的......
摘 要: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华生活近半世纪,拥有传教士、教员、报业人和译者等多重身份。《文学兴国策》,是林乐知的代表性译作。本文......
林乐知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传教士,然而以往的研究仅关注他在义和团运动前的活动与思想,而忽略了1900年之后的......
本文以林乐知所著《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与由其主编的《万国公报》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这本以往少有人关......
自1873年1月由李鸿章主持,并由上海沙船商人朱其昂等具体经办的“轮船招商公局”(该年6月,香山买办唐廷枢接受李鸿章委任改组为轮......
1898年,詹姆斯·怀德曼撰写《人学》,林乐知于1910年(宣统二年)在华人的帮助下将《人学》翻译成中文版本。本文通过中英对照,从多元系统......
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因其在沟通中美之间的外交、商务、文化联系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兴办教育和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于中国......
清代进士林乐知,作为一个受中西方文化影响都很深的人,他的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地方.对林乐知教育思想各个方面的探究,能更深刻地认......
林乐知的<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实为解决中国妇女问题而作,书中对中国妇女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考察,主张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对中国......
期刊
笔者从中西并重、耶儒相合、《万国公报》更名、对中国传统习俗的尊重等方面,逐一分析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适......
本文以翻译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文学兴国策》所体现的文本、文化关系.从译本再现晚清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译本受到......
1894年9月24日凌晨,清政府以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自致远冲锋击沉后”“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研究林乐知从事翻译的缘起和动机、与华人合译的翻译方式、其鲜为人知的译论文章《新名词之辨惑》。《新名词之......
在美国监理会早期来华的传教士中,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63-1907)是较为特殊的一个人物。林乐知,生于美国佐治亚洲。青少年时......
林乐知译论诠释体现在译名、合译和改写三个方面。《新名词之辨惑》针对设定新译名的翻译策略,是傅兰雅译名策略的沿革;合译模式下......
探讨了林乐知的中国文化身份,通过分析他在华多重身份及各种“入世”活动间的联系,加深人们对林乐知在华思想和行为的认识;论述了......
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在传播包括化学在内的近代科技知识、科学方法论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近代化学......
1900年后,传教士和著名报人林乐知对当时清末政局和中国革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在教育改革方面,他重视"蒙学"和"女学",并建议对......
从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在华活动及其特点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这就是众多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结......
【正】 吴竞同志的《略谈东吴大学建校经过》一文,清楚地说明了东吴大学的创办过程,纠正了某些书刊上的谬误,信而有征。吴文寻根探......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寓华四十年间,在广学会、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上海广方言馆均留下了大量的翻译与著作,播下了西学传播的种子。为适应......
《中东战纪本末》是传教士林乐知等人先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系列报道,而后根据形势的需要,编辑而成的一部记述甲午中日战争的......
中西书院是一所教会学校,以收取学生学费作为办学的主要经费,类似于私立学校.中西书院在林乐知、沈毓桂主持期间颇有成效,为洋务运......
林乐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传教士翻译家,曾先后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上海广学会从事译书活动,前后30余年。通过对林乐知在上述两个机......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的在华活动注定与中美两国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他的西学翻译与晚清政治变革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他的......
The Statesman's Year-book,1874年版译名为《列国岁计政要》,由林乐知和郑昌棪共同翻译完成,是记载各国实况的重要书籍,在谋......
清末是中国学校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时期,当时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以《万国公报》等为主要舆论阵地,提出建立以西方教育制度......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的《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介绍了自古至今全球妇女的风俗及生活状况,并与中国女俗相比较,旨在说明衡量国家文明教......
期刊
义和团运动前后,林乐知以《万国公报》为活动阵地,分析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前因后果,据“理”讨论时局;面对拳民对教会的严厉打击,他......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是由晚清来华传教士开其端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综合性报刊,晚清来华传教士林乐知,作......
《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黄新宪《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于上海,1874年更名为《万国......
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译者群体,对其翻译活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相对薄弱。尤其是晚清来华传教士,在19世纪西学东渐过程中起到了中流......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
《万国公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的发行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本......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先后经历了几位主编,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做主编时发展到顶峰,无论是版式还是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上海新报》创办于1861年11月,1872年12月31日终刊,字林洋行出版发行,先后由传教士伍德、傅兰雅、林乐知等人担任主笔,是我国近代......
本文共分七章,前三章主要是写林乐知的生平和在华活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林乐知的思想,后面四章分别写了林乐知的宣教思想、中国......
林乐知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作为主编,他在《万国公报》上刊登了大量有关近代中国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对中国女俗陋习的批判、缘由......
晚清来华以林乐知等人为代表的自由派新教传教士对中国儒家学说的看法和态度存在着“合儒”、“补儒”、“批儒”、“代儒”等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