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然相关论文
对于马悦然,中网作家群可谓又爱又恨。这样一位能读懂他们作品的外同老头,在过去26年来一直作为罕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中唯一懂中文的......
冯至十分推崇一位几乎被遗忘的诗人韦丛芜,并引起了汉学家马悦然的注意。他听了冯至的建议,把《君山》收入他正在编的《中国文学指......
2019年10月17日,马悦然在瑞典家中溘然长逝,终年95岁。在他身前,尽管有诸多荣誉和职衔,但最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不仅译作等身,而且翻译思想丰富,涵括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三个方面。他将译者......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之后,香港《明报月刊》约我写文章介绍。虽然住在瑞典,哪里就可能对于每年的得奖作家都能了解。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自从传出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消息 ,诺贝尔奖的话题在中国突然升温。尽管李敖是台湾作家 ,但他毕竟是中国人 ,中国人接近了诺......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终身评委中,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是唯一一位深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马悦然钟爱莫言的作品,他认为“他真的写得......
作为一位译者,我曾当面聆听过马悦然先生在翻译方面的教导,更有幸邀请他为我的译本作序。在我看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汉学家,更是一......
在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眼里,毛泽东是一位承载着丰富的诗学记忆,可在其诗词作品中找到诗学承继的诗人。他旁征博引和运用微妙典故以使......
吴玉英(以下简称吴):近年来,国内文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很想听听您的意见。刘文斌(以下简称刘):关于诺贝尔文......
<正>无疑,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它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不论莫言是否得奖,......
时间:2007年6月17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持人: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参加者: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
汉学研究在瑞典[瑞典]罗多弼一瑞典对中国的了解与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7世纪。1654年瑞典人席欧平随荷兰商人首次到达中国的福建,回国后发表了......
<正>马悦然去年秋天批评李笠的托马斯·特朗斯特默诗歌的中译,几乎变成一桩经典的文化仇隙。《每日新闻》近日派记者来访,请马院士......
<正>《太平风物》被铭记的理由,就在于一个小说家对21世纪中国乡村问题的现实介入2004年8月30日,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
<正>缘起:关于研究生教学,我任教的大学有着相当严格,愈发精密的规定。作为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必修课《西方正典》的主讲,我认为遵......
<正>88岁的诺奖终身评讲述与莫言的"三面之缘"WHO IS IT瑞典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精致的棉麻唐装......
<正>马悦然(Nils Gran David Malmqvist),瑞典著名汉学家,曾跟随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48年赴四川峨眉山地区......
马悦然谈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去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香港《明报》记者采访了评委马悦然(摘自《视点》1994年第1期):问中国作家近期会......
“可”字型问句的反诘语气何元建一、从《西游记》中"可"字型问句的翻译谈起朱德熙先生(1985,1991)观察到,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一种形式比较固定的"K-VP"型......
马悦然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在我看来曹乃谦也是中国最一流作家之一,他和李锐、莫言一样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15年来没有出......
<正>对人的生命本质的追寻,即"你是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追问的问题。谈到追问"你是谁",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培尔·金特》......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四川方言粘着形式的句法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框架下,以句法粘着形式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描写和分析汉语句......
马悦然是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和经典化的赞助人。通过翻译,他引领瑞典汉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解决知识之谜转向文化相互渗透;并推动中......
小引2004年初,瑞典人马悦然出版了《另一种乡愁》一书,书是直接用中文写的,其中《一个被遗忘的诗人》《坐在同一块云上》等篇谈到了两......
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瑞典文学家马悦然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这样显赫的学术地位,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