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相关论文
乐黛云教授是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她不仅在文学关系研究、比较诗学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也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
2021年5月17日,樂黛云在北京大学朗润园家中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赵凤兰/摄) 自传《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的发布会上,北大中......
乐黛云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和主要倡导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直致力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建、研究方法的开拓、......
今年4月25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举办了“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以贵州......
当前,比较诗学已经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乃至实践论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学理规范,比较诗学在中国文坛也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术......
由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4日至17日在厦门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50余人。会议围......
3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 1 6届年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3日至 1 9日在南非共和国首都比勒陀利亚市举行 ,来自世界五大洲 50多......
继1983年和1987年两次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分别在中美两国举行之后,中断了十多年的中美两国学者在比较文学领域内的双边理论对话于今年恢......
这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关于博士生的培养 ,按说我并没有什么资格来谈论这一话题。虽然说这些年来我也参加过不少博士论文的开题、预......
11月14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30年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论坛,在北大中关新园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CCLA)第10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9日至11日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
编者按 让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惠及大众,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家、名家动手来写深入浅出的普及性文章,即所谓的大家小书。长期以来,因为推......
30年来,中国文学人类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式,正在取得越来越令人瞩目的成绩。文学人类学研究致力于建构中国版的文化理论,......
高利克先生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50年比较文学研究的历程:从1964年第15届波尔多青年汉学家会议,到2013年在四川大学所做的比较文学理......
陈徒手撰文披露:1959年,北京市委及北大党委最爱炫耀的事,是北大从1907年到1948年41年间,仅毕业学生6614人;解放后10年间就毕业了7877人......
汤先生诞生于1927年正月十五日,走在9月9日晚9点,也是天心月圆的八月十六,寿臻八十有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走了,但他组织的......
1969年,中央军委第一号令(“号令”的主要内容是,为防备苏联以谈判为掩护,向中国发动突然袭击,命令全军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北京实行战......
“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但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
关于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读书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公共性的人文学术出版物.rn近年来,或许是出于对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集体坎陷......
■2008年度杰出作家rn阎连科:(长篇,3期,江苏人民出版社)rn阿来:(长篇,4期)rn翟永明:(诗文集,东方出版社)、(诗选集,作家出版社)rn......
《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 Toward the Reviva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Discipline)是由乐黛云先生的会议发言与独立......
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一种素质rn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rn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提到我们要建立两个共同......
由乐黛云、杨浩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汤一介先生的学术文集汇编。本书收集了汤一介先生在传......
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授,是中国当代的世界级学者与作家,系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文章以生动形象的笔调,描述了乐黛云教授传奇般的学......
我的朋友很多,也很杂。 我从来不会以社会地位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如果有人以此为标准,我相信他不会交到朋友。因为每个人肯定都......
自1924年中国学者吴宓在南京东南大学开设中国第一门比较文学性质的课程“中西诗之比较”起,比较文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乐黛云先生曾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标题,为《远近丛书》作序,乐先生说: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说,只有参差不齐,各不相同的东......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乐黛云先生写在21世纪的学术论文自选集《涅槃与再生——在多元重构中复兴》。该书以"文化多元共存""21世纪的新......
自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乐黛云先生就一直读书、执教、生活于北京大学校园,至今已近70载。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她将自己与同样......
乐黛云先生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凸显比较文学学科成熟性的一套丛书。......
期刊
我非常愉快地读完了乐黛云教授的《跨文化之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使我不由地想到上个世纪20年代,闻......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乐黛云在90年代前期就对中国比较诗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体现了乐先生独......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乐黛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乐先生虽......
<正>今年是乐黛云先生八十华诞。乐先生1948年选择北大读大学,1958年被划为极右派,70年代回北大,后来教欧美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结......
<正>"中国比较文学已到了‘而立’之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返本开新回到文化的基本价值,开辟新的境界,创造新的成绩"光阴婆娑,印刻......
<正>邹赞(以下简称"邹"):您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跟随王瑶先生研习中国现代文学,后来转向了比较文学,这其中既有必......
为乐黛云教授75寿辰出版一部学术文集,以纪念她所跋涉过的学术历程,这是刘耘华、王柏华、周荣胜、伍晓明及我等几位学生的愿望。我......
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
<正>○两位都有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历,请问你们如何看待中国人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呢?◎乐黛云:国外比较关注的是中国的古代文化,如......
<正>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是新兴学科。用乐黛云教授的话来说:"文学人类学是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探讨文学艺术,同时,通过文学艺术及其所......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比较文学从复兴走向繁荣,逐渐成长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其中离不开乐黛云等先驱者披荆斩棘的探......
<正>访谈地点:北京大学民主楼法语系会议室访谈时间:2011年5月23日,上午9:30-12:00采访人:王东亮、罗湉、史阳采访人问(以下简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