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立相关论文
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加斯帕尔·达·克鲁斯(Gaspar da Cruz)在一封信中提到中国人喝一种“有益健康”的草药饮料,就是指茶。1583年,意大......
中国近代型报刊最初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在华办报的主角,其报刊不仅开中国近代型报刊之先河,而且对近代中......
摘要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以其在广州创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该刊所载内容广泛......
1841年7月21日,对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来说,是倒霉的一天。他的船遭遇台风,主桅杆断裂,同船十多个人被困在无人荒岛上,只剩一些食......
鸦片战争前后来华的传教士们,既与中国历史上已有的几次宗教传播者不同,也有别于后来不平等条约庇护下的传教士.该文选取这一特殊......
20世纪以来,“国民性改造”成为影响中国现代文化的主导话语之一。作为一种知识话语,有关中国国民性话语产生的源头在哪里?本文从......
医药传教是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们在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经历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传教方法.最早倡导以医药活动作为叩门砖在中国......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在国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这份报刊有不......
对晚清德籍传教士郭士立个人翻译活动进行梳理,从译介学的角度指出“主耀中华”的意识形态是推动郭士立翻译活动的关键力量。以史鉴......
本文对近代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进行系统地统计分析,展示宗教、新闻、科技......
【正】一、19世纪德国汉学的发展1.汉学的滥觞时期19世纪是德国汉学滥觞的时期,相对于法、英等国的汉学而言,德国的汉学起步较晚,......
19世纪西人关于中国上古史的研讨和争议,既延续了此前欧洲学界的长期讨论,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发展。19世纪初荷兰学者德胜和法......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该刊内容丰富而庞杂,它将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
郭士立是十九世纪初首位来华的德国新教传教士,是一名罕见的“中国通”。本文以郭士立及其汉语观为研究对象,具体分为四章来阐述。......
郭士立,当年的普鲁士传教士,中国第一份现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者和编者,他与马克思有什么关系吗?1959年我国出版了《马克思......
“编辑”一词最早出现于北齐,而非唐初“编辑”是一个由联合词组凝固形成的动词。其中,古代汉语中的“辑”和“缉”在“连缀”“整合......
期刊
郭士立是一名德籍传教士,西方少有的中国通,他在鸦片战争前来到中国进行传教等活动,一八三三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
19世纪30年代初,由于飞剪船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在这样情况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我国沿海进行......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
<正> 十九世纪末,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在谈到传教事业对殖民侵略的作用时曾直言不讳地供认:“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
1833年8月,德国籍新教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广州创办了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打开西方与中国自由交往的通路。该......
期刊
对于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活动,当下一些研究倾向强调其促进"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及其在华创......
期刊
【正】 在早期外报侵华史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为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