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都思相关论文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选自十九世纪英国传教士、翻译家、汉学家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所著《中国的现状与展望》(......
学位
《圣经》“南京官话译本”是中国近代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圣经官话译本,由麦都思主译,1856年首次刊印.译者一反新教传教士的文言译经......
185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三字经》,虽是一部纲要性的蒙书,但囊括了当时一些太平官书的基本知识点.此书杂糅了多种太平天国宣传作品......
被尊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的王韬,凭借独特的新闻思想和政论文章影响无数后人。本文概述王韬的生平经历,还原报人王韬的一生浮沉。......
通过梳理《圣经》汉译“四人小组”的译论史稿,对其中三名译者的译论进行系统分析,包括郭实腊“为‘忠’而‘雅’”的翻译标准;裨......
19世纪初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撰有三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文史地著述.<地理便童略传>是新教传教士所编写的第一部面世的汉文地......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
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家传教士所办之医院,创办者是雒魏林,联合创办者为麦都思,两人都隶属于伦敦教会,且都是上海开埠以后最早来到上......
在19世纪20至30年代间,英国基督教对华传教士麦都思三次尝试出版其《福建方言字典》都告失败,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中英双语印刷技......
汉学家麦都思作为《圣经》《书经》等典籍的译者,在其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有着深邃的理论思考。本文以他的第一部典籍译作《新遗诏书......
麦都思(1796~1857),是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他翻译《圣经》,编写字典,创办中文报纸,出版图书。他的出版活动从东南亚地......
19世纪西人关于中国上古史的研讨和争议,既延续了此前欧洲学界的长期讨论,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发展。19世纪初荷兰学者德胜和法......
《遐迩贯珍》是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份刊物,之所以说它重要,一是从它的创办时间上看,《遐迩贯珍》于1853年8月创刊,是香......
<正>作为近代上海开埠后西学东渐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墨海书馆同时是中国具有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知识分子的摇篮及上海地区的文化......
19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为了实现宣教和基督化中国的目的,采取了各种“适应”中国的宣教策略。本文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为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十八世纪中叶,耶稣会在中国遭禁止,在欧洲被解散。从明末开始,延续二百年的西学东传的通道,在中西夹击中淤塞,第一次西学东......
本文以太平天国《三字经》的两种英译本及其评论,来讨论外国人在刚接触太平天国时如何看待其启蒙教育、政治宣传和宗教的性质,进而......
【世界的秩序】王韬(1828—1897),出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私塾教师家中。稍大,父亲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学做八股文、诗词、笺札。此......
1823年,作为幼童启蒙课本的基督教中文《三字经》问世。随着不断的修订出版,它逐渐成为面向普通民众宣教的宣传小册子,是19世纪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捩点。满清政权无知愚昧,英国政府蛮横野心,两者兵戎相见,清朝惨败,签订南京和约,割香港,开五口通商。这......
一、青浦教案凌晨时分,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就悄悄地摸黑起床了,今天他和另外两位传教士雒魏林、慕维廉约好,要到远在西南方向的青浦......
<正>上海的租界最初为外国侨民进行贸易而设立,辟设后各路外国人纷至沓来。因为个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外侨们在上海经历着不一样......
"文化转向"视野下的翻译理论充分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译者从忠实的"仆人"提升为具有创造性的"主人",译者的主体性决定了翻译文本的......
<正> 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1857),以第三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第一部福建话词典《汉语福建方言字典》的编著者、中......
在19世纪,中国最大的一项翻译工程大概要算是《圣经》翻译了。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先后有五种《圣经》中译本由新教宣教会完成......
中文圣经翻译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以西人传教士作为中文圣经不同版本的译者,但每一个译本的后面都有中国......
<正>岁末大雪。友人W君转来韩南教授一篇论文,谈英人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来华传教,王昌桂、王韬父子协助译经之事。这......
<正> 第十四卷第八期 1845年8月篇一:美国总统给参议院的咨文,转达顾盛与耆英分别代表各方政府签订的条约。篇二:一八四五年七月二......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外来词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在与其它民族交流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
对《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书评的回应熊月之《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王扬宗先生《一部瑕瑜互见的西学东渐史》,对拙作《西学东渐与......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需要建立一个坐标,介绍一个传教士,同样离不开围绕这个历史人物的经纬度。本文以麦都思这个历史人物为直角坐标系的......
麦都思是新教来华传教士中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上承马礼逊、米怜,继续其文字、出版事功,翻译圣经、设立印刷所、编纂字典、创办......
<正>一、《福建方言字典》音系及其音值构拟笔者曾在《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考证:英国语言......
<正>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四大发明"而自豪,但是,您知道这个说法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吗?中华文明有很多和"四"有关的并称,如四书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最早,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三大发明”的说法。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
麦都思是19世纪中期来华的英国新教传教士,他在书籍翻译和基督教的传播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学者们往往关注他这两个方面,但很少有人......
<正>西方强盛触动游子心潮王韬本名王利宾,字兰瀛,号仲弢、天南遁叟、淞北逸民、蘅华馆主等。清道光八年十月十日(1828年11月10日)......
《英华词典》是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瓦尔特·亨利·麦都思于1847年出版发行的一本英汉双语词典。在马礼逊《英华字典》的基础......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选自沃尔特·亨利·麦都思1838年所著《中国之现状及展望》第八章“中国的宗教”,此章向西方讲述儒释......
"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概念,兼具世界本原、主宰力量、道德伦理等丰富内涵。由于理学长期被清代官方奉为正统,"理"也成为当时来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