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体认天理相关论文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南国风采而别树一帜.这一文化形态在明代中期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与湛若水对岭南思想文......
心学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一门学派,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就非常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心”具有天然的道德意识,又觉得“心”是......
序言明代中期以后《古本大学》的流行,一般认为始于王守仁的提倡,这个看法应该是正确的①。因为这一文本不仅随着王守仁学统的发展......
2005年4月底,经过编者们持续六年的辛勤劳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修订已全部完成,印刷的前期工作也一切就绪,就等两天后开印......
明代以陈献章、湛若水为代表的“江门心学”兴起,促成传统儒家经典解释思想新一轮的转型。它以“心学”为解释形上学,建构了“心理......
明中叶时期,程朱理学与心学这两大思想潮流碰撞交锋,形成了特殊的思想文化土壤,毛宪的文论观便根植于其中。一方面在程朱理学思想......
序王阳明37岁时(1508年)龙场一悟,悟出个“心即理”说。继而在38岁(1509年)上提出“知行合一”论。又于50岁时(1521年)在南昌确立......
李二曲的“悔过自新”说是在反思理学末流之过和自己早年治学之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主要来源于《论语》“一日三省”、《大学》......
本文从湛若水对“随处体认天理”、“以自然之功夫合自然之本体”、“勿忘勿助”这三个重要主张的阐释出发,指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
“2015年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甘泉学与当代社会”于11月15日—16日在湛若水(甘泉)故里广州增城新塘举行,有来自......
唐枢是明代大儒湛甘泉十分器重的弟子,其学说上承湛甘泉、王阳明,下启许孚远、刘宗周。唐枢倡导“讨真心”说,“真心”是本体,“讨”是......
湛甘泉在岭南的教育促进了岭南理学的传播与革新。甘泉在岭南广建书院,讲授理学,且为之制定学规,设立赡田资助学子,从而为理学在岭......
1989年6月12日至13日,座落在增城县永和镇天蚕岭的,曾历任明朝南京礼、兵、吏部尚书的理学名臣、学者湛若水(号甘泉)的坟墓被人炸......
明代思想家湛若水与王守仁生于同一个时代,共同倡导心学,私交也很好。关于湛若’水,王守仁曾说:“予求友于天下,三十年来,未见此人。”(《......
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明代是最具活力与扩张性的时期,史学者认为明代书院兴盛的第一功臣为王阳明。书院再度辉煌,是在王阳明和湛若......
岭南书法在明代有了质的飞跃,传世的法书作品骤增,书法名家辈出,尤其是名贤陈献章及其门人在岭南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公明先......
湛若水(1466—1560),广东省增城县甘泉乡(今新塘镇)人,初名雨,又名露,字元明、民译,号默翁,又号甘泉。学者尊称为“甘泉先生”。......
湛甘泉是明代中期与王阳明同时的达官鸿儒,早年受学陈白沙,承其“自然”、“自得”之学,而有“随处体认天理”之悟,深得白沙为学旨趣,备......
湛甘泉与王阳明作为学术诤友,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湛若水批判佛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支离的弊端,统一了宇宙演化论和本体论,阐发“万物一气”、“道器一体”、“心合内外”的思想,构......
王阳明与湛若水之所以就“格物”问题展开争辩主要是由于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对对方思想有所误解。湛若水忽视了王阳明的“格物”在端......
湛甘泉是明代中期与王阳明同时的达官鸿儒,早年受学陈白沙,承其“自然”、“自得”之学,而有“随处体认天理”之悟,深得白沙为学旨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