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曲相关论文
关中书院作为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文化道场,不仅承载着关中区域一脉相承的思想文化传统,还在关学思想史上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颙,世称“二曲先生”,其为学不仅以儒家各类经典为宗,更能不落门户之见,汲取各家思想优长。李二曲晚年著《四书反身录》,这是一......
本文以“关中大儒”李二曲的得力弟子王心敬作为研究对象,在整理王心敬著述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和原则,立足于明......
李二曲,自学成才,乃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从地域上看,二曲属于关中学者,但其思想和早期关学学旨截然不同,只是保持了浓......
二曲习斋同为清初之际重要思想家。面对共同的时代问题,由于二人不同的学术背景及对时代问题不同的感受,导致在经世主张上,二曲以"......
摘 要:李二曲不仅是关学大儒,亦是清初三大儒之一。他秉承张载关学推崇《中庸》的治经传统,以“日用平常”为宗旨对《中庸》进行平实......
关于李二曲的“悔过自新”与“明体适用”的关系,先贤的研究众说纷纭。二曲治学始终以经邦济世为指向,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早期提......
清代初期,关中地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们将关学发展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和新的形态,其主要学风特点表现为由李二曲和弟子王心敬等人所......
李二曲以“明体适用”为宗旨,他的理学建筑在对儒学的重新诠释之上,认为儒学的起点是心性道德,但最终归宿则是经世致用,进而指出儒学是......
二曲作为关学的终结者,其人性论思想直接来源于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但并不是简单继承,他进行了发展和改造,以传统人性本善的德性主义......
明清之际,李颙以“明体适用”之体用全学崛起于关中,成为清初“三大儒”之一。可是二曲身后的学术影响远不及生前,而在后来学界不......
清初大儒李二曲为了对治时代之“过”,在反思理学及整个传统学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悔过自新”说。该学说以人性本善和“人皆有过”作......
"悔过自新"说是李二曲工夫论的基石,其建立对现实人性所进行的分属基础之上:人性具有先验的善性,但后天的习性对先验的人性本有之善具......
工夫与本体问题是宋明儒学的显题,李二曲承袭阳明“合本体工夫而一”之说,强调二者的统一性,其“格物致知”说与“慎独”说都是基于“......
李二曲的"适用"观以"本体"为基础,其本体发用的前提是本体的确立及其在动态中磨炼的完成;本体发用的表现是将它作为一个最高的道德......
通过继承并发展孟子的“求其放心”、朱熹的“革欲复理”和王阳明的“致良知”,李二曲提出了“悔过自新”说。这一思想以“有过则改......
本文将二曲的本体世界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为万物本原的本体.二是作为人生本面的本体,三是作为仁义道德的本体,实质上二曲的本体是一......
作为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门下高弟,王心敬通过对《大学》“亲民”概念的重新解释,突破了理学贱视形下之器及实际事务的限制,在......
李二曲的经世意识经历了一个嬗变发展的过程,其成熟期的经世思想主要是以“明学术”、“醒人心”的社会教化思想为重心。李二曲认为......
李二曲(名颙)的哲学心路历程与其曲折清苦的人生感悟处处融合在一起,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曲早年既无家学,又无师承,但上接关学六百......
"悔过自新"是李二曲早期提出的重要学术主张.其基本指谓是改"过"迁善、改"过"成圣,其形上依据则是人的至善本性,要求人们"复其无过......
明末清初思想家李二曲怀着强烈忧患意识,从心性实学角度提出深度意识内核引导,始终是天下治乱的关键;认为仁政实质上偏重于德治,在......
张载于关中创理学一脉,遂'与濂、洛鼎立'.然张载之后,'寂寥无有和者'.有学者断言,关学至南宋初年已告终结.此涉及......
李顒(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是清初理学的重要代表。二曲理学以一念思想为核心。“一念”源于佛学,经王阳明、王龙溪、刘蕺山......
清初关中大儒李二曲对宋明理学各派学说之得失做了多方面的深刻总结,主要包括:对理学各派本体观念的总结,对程朱、陆王两大学派思想的......
李二曲的经世致用观坚持学贵有用,躬身实践,对于宋明理学所形成的空疏的学风起到纠偏作用,他用四书的原典精神,以明体适用为其经世......
李二曲(1627—1705),即李颙,明清之际思想家、哲学家,字中孚,陕西盩厔(今周至)人。因为“周至”的古字“盩厔”在《汉书》中解释为......
2020年10月25日上午,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西部》杂志社等单位协办的"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暨关学高端论坛"在......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二曲的思想研究一直是一个不太被学术界重视的领域。一直以来,学术界不仅以"陆王"心学说,"程朱"理学说,兼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同时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见利忘义现象时有......
明末清初,无论是继承还是反对理学思想的学者,其共同问题都是反思学术之得失、社会巨变之原因,以及强调有利于国计民生之实事。因......
【正】 李顒,字中孚,时人尊称为二曲先生。1627年(明天启七年)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老死于原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感受到了物质利益带来的优越生活,于是部分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以物质为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读书的目的......
"孝"不仅是李二曲品行的重要标签,也是二曲学所讨论的主要范畴之一。过往集中于"思想史"层面对其"孝言孝行"的表彰远不足以全面还原二曲......
:广义的关学指从宋代张载到清末刘古愚的关中理学 ,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关学由张载奠基 ,李二曲将其发展到理学与实学想结合的新......
李二曲在对《大学》的诠释中,提出了一套"明体适用"的思想。在明体方面,他从心学出发,认心、良知、明德三者为一,即人先天的道德本性......
李二曲是清初三大儒之一,他的《孟子反身录》以“宗本阳明,兼摄程朱”为基本宗旨,以“阳明心学为上达,程朱理学为下学”为学术定位......
李二曲(1627—1705),名颙,世称二曲先生,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与同时的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名儒。由于清代经学的兴盛及近世西学东......
儒家的学问乃是"内圣外王"之学。经过宋、明时期的发展,其内圣面得到充分揭示,但对于外王面则重视不够;且在儒学内部还出现了程、......
关于二曲与朱子陆王的关系 ,自其形成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二曲对朱子陆王双谴双取的比较 ,揭示出其对双方实际上都是批判地......
把握李二曲学术思想的特征,其关键是要辨明两个问题:一是二曲之学与程朱、陆王的关系;二是二曲之学与关学的关系。笔者以为,二曲之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