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是数学思维的根本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思维模式,是笔者在多年教学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有幸聆听了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节公开课,并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与大家分享。
一、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策略
师(出示例1,略):现在知道大船和小船的总数是10只,但具体数量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怎么算?
生1:假设10只都是大船,或假设10只都是小船。
师:同学们提出的两种假设都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假设吗?
生2:可能两种船各有5只。
师:说得有道理。现在共有三种假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假设。
学生讨论:现在要将假设的数量关系当作已知条件,结果会和现有的已知条件之间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师:想想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3:画图,列表,倒推,替换。
师:你选择用哪种策略分析第一种假设的数量关系?
生4:画图。(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梳理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提示要用简明的符号表示船只和人,并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画图后发现矛盾所在:10只船都是大船,多出8个人)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析得出:因为将船只都看成大船,小船就变成大船,每只船会多出2人,总共多出8人。(由此可以推导出这种假设和题中已有的条件不相符合,故需要继续调整策略)
……
赏析及思考:
数学思维模式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的解决策略,培养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抓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其中,展开数学策略的建构,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如导入假设策略之后,成功地将原来已学过的数学策略联系起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学策略
教师在第一个环节中成功导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三种假设,并对第一种假设通过画图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明白需要调整策略。
师:“大船比小船多出2个人”,那么,如何调整才能让这10只船正好坐42个人呢?请通过画图表示出来。(学生画图后,师选出典型的图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将4只大船调整为4只小船。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想?
生2:小船被看成为大船,每只船上就会多出2个人,总共多出的8个人正好就是4个2人,由此可以调整为4只小船。(通过画图的策略,学生找到了调整的方法,得出小船的数量。为了更好地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师: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呢?
生3:列表。假设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
师:我们来推理一下,看看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列出表格,填上假设的数字。(学生填表后发现矛盾所在:按照假设的结果,与原有条件中的42人相比又少了2人)
师:如何才能让这2个人坐上船呢?(学生思考后发现需要调整大船和小船的数量,然后得出结论,并检验结果与已知条件中的42人完全符合,问题到此得到圆满解决)
师生共同提炼数学策略:我们先进行了假设,结果发现假设和实际数量之间不一致,需要调整。我们采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最后得到了结果。结果是否正确呢?需要进行检验,和已知条件比对。(师板书策略方案:假设——调整——检验)
师(进行策略梳理):我们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发现假设与实际之间的矛盾之后,如何调整的呢?你是怎么做到将大船调整为小船,将小船调整为大船的?
生回顾并总结出规律:人多了把大船调整为小船,人少了把小船调整为大船。(在学生通过回顾形成数学策略后进入练习环节,复习巩固)
师:请大家做一道“鸡兔同笼”的题,想想如何假设。
……
赏析及思考:
在数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不是难点,而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上述教学中,教师并非为了解决例题,而是通过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思维模式,即“假设——调整——检验”。学生在层层深入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学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策略教学的章节设置,看似抽象但实质上却非常灵活,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和渗透,发挥其主体性是关键所在。
(责编 蓝 天)
一、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策略
师(出示例1,略):现在知道大船和小船的总数是10只,但具体数量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怎么算?
生1:假设10只都是大船,或假设10只都是小船。
师:同学们提出的两种假设都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假设吗?
生2:可能两种船各有5只。
师:说得有道理。现在共有三种假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假设。
学生讨论:现在要将假设的数量关系当作已知条件,结果会和现有的已知条件之间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师:想想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3:画图,列表,倒推,替换。
师:你选择用哪种策略分析第一种假设的数量关系?
生4:画图。(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梳理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提示要用简明的符号表示船只和人,并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学生画图后发现矛盾所在:10只船都是大船,多出8个人)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分析得出:因为将船只都看成大船,小船就变成大船,每只船会多出2人,总共多出8人。(由此可以推导出这种假设和题中已有的条件不相符合,故需要继续调整策略)
……
赏析及思考:
数学思维模式的建构在课堂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的解决策略,培养解题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上述教学中,教师抓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其中,展开数学策略的建构,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层层递进。如导入假设策略之后,成功地将原来已学过的数学策略联系起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学策略
教师在第一个环节中成功导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三种假设,并对第一种假设通过画图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明白需要调整策略。
师:“大船比小船多出2个人”,那么,如何调整才能让这10只船正好坐42个人呢?请通过画图表示出来。(学生画图后,师选出典型的图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将4只大船调整为4只小船。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想?
生2:小船被看成为大船,每只船上就会多出2个人,总共多出的8个人正好就是4个2人,由此可以调整为4只小船。(通过画图的策略,学生找到了调整的方法,得出小船的数量。为了更好地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策略的思考和探索)
师: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整呢?
生3:列表。假设大船和小船都是5只。
师:我们来推理一下,看看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列出表格,填上假设的数字。(学生填表后发现矛盾所在:按照假设的结果,与原有条件中的42人相比又少了2人)
师:如何才能让这2个人坐上船呢?(学生思考后发现需要调整大船和小船的数量,然后得出结论,并检验结果与已知条件中的42人完全符合,问题到此得到圆满解决)
师生共同提炼数学策略:我们先进行了假设,结果发现假设和实际数量之间不一致,需要调整。我们采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最后得到了结果。结果是否正确呢?需要进行检验,和已知条件比对。(师板书策略方案:假设——调整——检验)
师(进行策略梳理):我们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发现假设与实际之间的矛盾之后,如何调整的呢?你是怎么做到将大船调整为小船,将小船调整为大船的?
生回顾并总结出规律:人多了把大船调整为小船,人少了把小船调整为大船。(在学生通过回顾形成数学策略后进入练习环节,复习巩固)
师:请大家做一道“鸡兔同笼”的题,想想如何假设。
……
赏析及思考:
在数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不是难点,而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上述教学中,教师并非为了解决例题,而是通过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思维模式,即“假设——调整——检验”。学生在层层深入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数学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策略教学的章节设置,看似抽象但实质上却非常灵活,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和渗透,发挥其主体性是关键所在。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