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是对数的理解和数概念的形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数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它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还能帮助儿童估计数量和测量。按实物计数更有助于儿童理解数量。幼儿阶段要让幼儿理解最后数出的那个数代表的是整个物群的数量,同时我们要培养幼儿建立数字和事物的对应关系,例如,对数字“2”和两个事物对应等问题的理解。
二、培养幼儿数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数完一组糖果:“1、2、3、4、5”后告诉你一共有3块糖果,可见此时的幼儿并没有完全掌握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幼儿阶段要让幼儿理解最后数出的那个数代表的是整个物群的数量;理解抽象的数和具体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依靠机械的数数和背诵是不可取的,并不能让幼儿对数的意义得到准确认识。因此,如果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仅僅停留在“机械”地数数,幼儿仍然没有建立数和聚义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那么这样的“虚假”掌握对幼儿日后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一种误导。教师如何在学前阶段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数感,培养数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长期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数学活动,从而总结了三种有效培养幼儿数感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直观感知法:通过直观感知培养幼儿的数感能力
幼儿园数学认知跟小学大不相同,丰富的数学环境是幼儿的主要认知渠道。幼儿现实生活环境中,每样事物都以不同的数量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直观感知数与量,所以我们在每个班级设计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如:制作温度计、星期表或日期表、风向标等,每天由幼儿负责播出当天的最高、最低气温;星期几;日期是几月几日;风向是什么;结合主题,还可以制作 “生日小火车”等;针对星期和日期的认识,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制作签到簿;这些都源自生活中的数字,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活动中的认、读、写,要让幼儿在生活中直观感知,如:制作大型的温度计,每天让幼儿调出当天的温度。
(二)环境创设法:通过身边的物质环境和材料培养幼儿的数感能力
如何才能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数”就在身边,让幼儿的数感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我们重视幼儿园内的环境创设,有意识地将数字、数量关系通过物化环境、材料呈现给幼儿。
1.活动中建立一一对应的数概念。 一一对应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它意味着一组物品的数量与另一组物品的数量相同。例如:每个幼儿都有一把椅子,每只脚都穿一只鞋子,吃饭时每个人拿一个勺子。一一对应是计数的前提,也是理解相等和数守恒概念的基础。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数概念整合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课程中。例如:科学区的“数豆子”活动,充分呈现出不同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每个人先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数方法和实物建立了一一对应的数概念。除了一个一个之外还可以按群计数,充分展现幼儿的个性。通过开展活动,幼儿亲自感受什么是数;数与量的对应。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何样的实际作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而且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特点;同数量的不同豆子装在容器中的高度是不同的,从而感知物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2.大自然中感受数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喜欢靠近自然,喜欢探究。”东师附小幼儿园“率性教育”办园理念,要求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社会性,培养勇敢自信、健康快乐、好奇善问和友爱乐群的儿童。
幼儿天性喜欢接触大自然,数学也源自自然,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将数学融入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大自然中,渗透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幼儿园里的树》,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情境进行。山坡上树的排列并不整齐,幼儿要仔细数出幼儿园山坡上有多少棵树,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选择恰当的方法。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过程,不仅拉近了他们与数字之间的距离,也使他们对数字不再陌生,不再难理解,大大消除了幼儿对数学的恐惧感。
课例:
《幼儿园里的树》活动片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数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它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感还能帮助儿童估计数量和测量。按实物计数更有助于儿童理解数量。幼儿阶段要让幼儿理解最后数出的那个数代表的是整个物群的数量,同时我们要培养幼儿建立数字和事物的对应关系,例如,对数字“2”和两个事物对应等问题的理解。
二、培养幼儿数感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数完一组糖果:“1、2、3、4、5”后告诉你一共有3块糖果,可见此时的幼儿并没有完全掌握数与量之间的关系。幼儿阶段要让幼儿理解最后数出的那个数代表的是整个物群的数量;理解抽象的数和具体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依靠机械的数数和背诵是不可取的,并不能让幼儿对数的意义得到准确认识。因此,如果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仅僅停留在“机械”地数数,幼儿仍然没有建立数和聚义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那么这样的“虚假”掌握对幼儿日后的数学能力发展是一种误导。教师如何在学前阶段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数感,培养数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长期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数学活动,从而总结了三种有效培养幼儿数感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直观感知法:通过直观感知培养幼儿的数感能力
幼儿园数学认知跟小学大不相同,丰富的数学环境是幼儿的主要认知渠道。幼儿现实生活环境中,每样事物都以不同的数量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直观感知数与量,所以我们在每个班级设计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如:制作温度计、星期表或日期表、风向标等,每天由幼儿负责播出当天的最高、最低气温;星期几;日期是几月几日;风向是什么;结合主题,还可以制作 “生日小火车”等;针对星期和日期的认识,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制作签到簿;这些都源自生活中的数字,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活动中的认、读、写,要让幼儿在生活中直观感知,如:制作大型的温度计,每天让幼儿调出当天的温度。
(二)环境创设法:通过身边的物质环境和材料培养幼儿的数感能力
如何才能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数”就在身边,让幼儿的数感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我们重视幼儿园内的环境创设,有意识地将数字、数量关系通过物化环境、材料呈现给幼儿。
1.活动中建立一一对应的数概念。 一一对应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它意味着一组物品的数量与另一组物品的数量相同。例如:每个幼儿都有一把椅子,每只脚都穿一只鞋子,吃饭时每个人拿一个勺子。一一对应是计数的前提,也是理解相等和数守恒概念的基础。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数概念整合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课程中。例如:科学区的“数豆子”活动,充分呈现出不同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每个人先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数数方法和实物建立了一一对应的数概念。除了一个一个之外还可以按群计数,充分展现幼儿的个性。通过开展活动,幼儿亲自感受什么是数;数与量的对应。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何样的实际作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而且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特点;同数量的不同豆子装在容器中的高度是不同的,从而感知物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2.大自然中感受数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喜欢靠近自然,喜欢探究。”东师附小幼儿园“率性教育”办园理念,要求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社会性,培养勇敢自信、健康快乐、好奇善问和友爱乐群的儿童。
幼儿天性喜欢接触大自然,数学也源自自然,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将数学融入幼儿所熟悉和喜爱的大自然中,渗透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幼儿园里的树》,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情境进行。山坡上树的排列并不整齐,幼儿要仔细数出幼儿园山坡上有多少棵树,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选择恰当的方法。
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过程,不仅拉近了他们与数字之间的距离,也使他们对数字不再陌生,不再难理解,大大消除了幼儿对数学的恐惧感。
课例:
《幼儿园里的树》活动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