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揭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原理.“做”是这个整体的中介和核心.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物理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过程正是体验科学探究与创新的过程.
实验探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创设情景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启发,包含于“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天生的好奇心、对生活现象的敏锐度、学习思考成果在老师和同伴中的认可等.
1实验探究的起点是好奇心
一个人一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莫过于童年时代,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如果教师对此不屑一顾,或因准备不足而敷衍,其实是丧失了利用学生好奇心做探究的宝贵时机,也就丧失了“教学”的最好时机.
案例苏科版教材《引言》第二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然后再给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科学探究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成功的科学理论往往是建立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要勇于提出新问题;不能单凭一次实验就下结论,要多做实验……踊跃发言,硕果累累.突然一个较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电真的是这样出来的吗?”听到这句话,我立刻意识到一次好的机会的来临,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怀疑”精神,接着我组织了一次生成教育.我和学生一起详细阅读了电池的制作原理:不同金属与某种潮湿物体或者导电液体接触,就会有电产生.下面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制作原理每组来设计一个电池,发挥想象,做一个有创意的电池.经过充分讨论,最先有一个小组说:“我把不同的金属放在切开的西瓜里,做一个西瓜电池.”当学生思维被激活以后,想象和想法就如潮水般不可阻挡.我做苹果电池,我做水电池,我做海水电池……我很感动:“非常支持你们的想法,大海是个宝藏,我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利用.”最后布置了家庭作业,课外小实验:我的小发明——创意电池.在后来的活动课中,我“秀”了自己的“西红柿电池”,同时介绍了“灵敏电流计”,为学生检验电池是否有电扫除了一个可以预见到的障碍.
结语这个教学活动不仅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具备探究自然科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典型特征,更关键的是它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实验探究落实到具体实验上.
2实验探究的基础是生活
探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我们往往会忽略,探究与生活的联系应当是内在的,有机的,而不是生硬地套上“生活”的外衣.学生面临的真实生活往往信息冗余,例如:“灯丝用久变黑”、“筷子在水杯中变弯”、“水烧开后壶盖上下跳动”等等.而有效的信息往往隐藏在生活现象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收集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并及时对学生的探索、发现作出有效的适当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新发现,独特的发现,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案例苏科版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每天中午教室打扫卫生时,地面湿湿的,拖地的同学会打开电风扇让地面尽快干;擦墙面瓷砖的同学会把抹布洗干净晾晒在阳台栏杆上,让抹布尽快干.
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会使地面和抹布干得快一些呢?学生说:我妈妈晾衣服都是这样的.为了把生活引进新课,或者说把新课带进生活,在一星期之内,我们用多种方法放置抹布,用塑料袋包着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放在通风处,放在阳光下,放在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等.分别比较抹布变干的快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成有意识的观察,再由观察演变成实验探究,提炼出科学的论断.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结语探究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现实的背景常常为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情景.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诺奇曾说:“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问题,从常人所不能发现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从而达到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
3实验探究是分解难点的台阶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有时发现要给学生呈现一个问题很抽象,或者发现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这样的问题靠教师和学生的想象都无法成功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难点处多搭台阶.尽管我们不能把生活原样地再现在探究教学的有限的空间里,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得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案例苏科版物理八上《物体的颜色》——在研究物体的颜色形成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尤其对于后者,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
于是在课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做了一个暗盒,这个暗盒是六面体,大概望远镜大小,上方有一彩灯可通电发光,后方可放图片,两侧和下方封死,前方有留给眼睛观察的洞口.借助课本上一幅七彩的鹦鹉图片,有太阳光照射时,观察鹦鹉身体各部分的颜色;在暗箱里用红光、绿光分别照射鹦鹉,观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最后关闭彩灯,无光照射鹦鹉,观察鹦鹉身体各部分的颜色,用表格记录采集到的信息,再用对比法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语对探究的理解不仅表现在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表征来表达他们在探究方面的理念和问题,而且表现在能够与不同的表征之间互相转换,上述情景创设就是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通过情景模拟将学生顺利带入颜色辨别中,形成他们探究颜色形成原理的原始动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从更高的视觉把握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不同表征互通的目的.尽管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会有所不同,但因为有了教师搭建的平台和学生亲手做,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4实验探究的关键是磨练
几乎所有的科学知识都经历过磨练阶段,如果这样的磨练在学生时代就得到了启发和培养,无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获益匪浅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诙谐地说过:“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所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回避探究中的错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艰辛.例如:阿基米德是在许多假设都走投无路之后,才在 偶然间发现了“浮力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并通过实验验证才发现了浮力定律.所以课堂里要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
案例苏科版物理九上《欧姆定律》——研究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出现三个以上物理量研究关系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虽然学生都知道方法,但在操作中还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出现.这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借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顺利采集到有效数据,还分析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学生按照教材要求更换两次不同的电阻进入电路,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却发现没有期待的函数关系出现.于是大家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老师,笔者说: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教材.学生很快发现在实验中更换电阻时,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于是各小组进入第二次实验,滑动变阻器被充分利用起来.结果更糟糕,有好几个组实验数据都出不来了.我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经过认真查找、分析、讨论,大家终于明白,实验中所控制的电压并不是随意定的,要按照提供的器材范围内进行选择.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探究”,课堂实验终于成功了.
结语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无定方,学无定法,但有一点,只要是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活动,活跃了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和分析中知道学生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和探究的,要做到相信学生,让他们独立尝试,让他们在磨练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把陶先生的“做中学”牢牢地贯彻在实验之中,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丰厚教师专业素养,点亮物理课堂教学.
实验探究的基础是发现问题;创设情景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启发,包含于“实验探究”的过程.而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天生的好奇心、对生活现象的敏锐度、学习思考成果在老师和同伴中的认可等.
1实验探究的起点是好奇心
一个人一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莫过于童年时代,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如果教师对此不屑一顾,或因准备不足而敷衍,其实是丧失了利用学生好奇心做探究的宝贵时机,也就丧失了“教学”的最好时机.
案例苏科版教材《引言》第二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然后再给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科学探究要有孜孜不倦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成功的科学理论往往是建立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要勇于提出新问题;不能单凭一次实验就下结论,要多做实验……踊跃发言,硕果累累.突然一个较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电真的是这样出来的吗?”听到这句话,我立刻意识到一次好的机会的来临,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怀疑”精神,接着我组织了一次生成教育.我和学生一起详细阅读了电池的制作原理:不同金属与某种潮湿物体或者导电液体接触,就会有电产生.下面请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制作原理每组来设计一个电池,发挥想象,做一个有创意的电池.经过充分讨论,最先有一个小组说:“我把不同的金属放在切开的西瓜里,做一个西瓜电池.”当学生思维被激活以后,想象和想法就如潮水般不可阻挡.我做苹果电池,我做水电池,我做海水电池……我很感动:“非常支持你们的想法,大海是个宝藏,我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利用.”最后布置了家庭作业,课外小实验:我的小发明——创意电池.在后来的活动课中,我“秀”了自己的“西红柿电池”,同时介绍了“灵敏电流计”,为学生检验电池是否有电扫除了一个可以预见到的障碍.
结语这个教学活动不仅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具备探究自然科学知识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典型特征,更关键的是它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实验探究落实到具体实验上.
2实验探究的基础是生活
探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我们往往会忽略,探究与生活的联系应当是内在的,有机的,而不是生硬地套上“生活”的外衣.学生面临的真实生活往往信息冗余,例如:“灯丝用久变黑”、“筷子在水杯中变弯”、“水烧开后壶盖上下跳动”等等.而有效的信息往往隐藏在生活现象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收集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并及时对学生的探索、发现作出有效的适当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新发现,独特的发现,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案例苏科版物理八上《汽化和液化》——每天中午教室打扫卫生时,地面湿湿的,拖地的同学会打开电风扇让地面尽快干;擦墙面瓷砖的同学会把抹布洗干净晾晒在阳台栏杆上,让抹布尽快干.
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会使地面和抹布干得快一些呢?学生说:我妈妈晾衣服都是这样的.为了把生活引进新课,或者说把新课带进生活,在一星期之内,我们用多种方法放置抹布,用塑料袋包着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放在通风处,放在阳光下,放在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等.分别比较抹布变干的快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成有意识的观察,再由观察演变成实验探究,提炼出科学的论断.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结语探究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现实的背景常常为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情景.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诺奇曾说:“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问题,从常人所不能发现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从而达到探究学习的真正目的.
3实验探究是分解难点的台阶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有时发现要给学生呈现一个问题很抽象,或者发现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这样的问题靠教师和学生的想象都无法成功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难点处多搭台阶.尽管我们不能把生活原样地再现在探究教学的有限的空间里,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得到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案例苏科版物理八上《物体的颜色》——在研究物体的颜色形成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尤其对于后者,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
于是在课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动手做了一个暗盒,这个暗盒是六面体,大概望远镜大小,上方有一彩灯可通电发光,后方可放图片,两侧和下方封死,前方有留给眼睛观察的洞口.借助课本上一幅七彩的鹦鹉图片,有太阳光照射时,观察鹦鹉身体各部分的颜色;在暗箱里用红光、绿光分别照射鹦鹉,观察身体各部分的颜色;最后关闭彩灯,无光照射鹦鹉,观察鹦鹉身体各部分的颜色,用表格记录采集到的信息,再用对比法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语对探究的理解不仅表现在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表征来表达他们在探究方面的理念和问题,而且表现在能够与不同的表征之间互相转换,上述情景创设就是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通过情景模拟将学生顺利带入颜色辨别中,形成他们探究颜色形成原理的原始动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从更高的视觉把握策略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不同表征互通的目的.尽管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会有所不同,但因为有了教师搭建的平台和学生亲手做,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4实验探究的关键是磨练
几乎所有的科学知识都经历过磨练阶段,如果这样的磨练在学生时代就得到了启发和培养,无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获益匪浅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诙谐地说过:“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 所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回避探究中的错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科学的艰辛.例如:阿基米德是在许多假设都走投无路之后,才在 偶然间发现了“浮力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有关”,并通过实验验证才发现了浮力定律.所以课堂里要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
案例苏科版物理九上《欧姆定律》——研究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出现三个以上物理量研究关系时都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虽然学生都知道方法,但在操作中还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出现.这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借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顺利采集到有效数据,还分析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之间的关系.学生按照教材要求更换两次不同的电阻进入电路,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却发现没有期待的函数关系出现.于是大家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老师,笔者说: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教材.学生很快发现在实验中更换电阻时,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于是各小组进入第二次实验,滑动变阻器被充分利用起来.结果更糟糕,有好几个组实验数据都出不来了.我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经过认真查找、分析、讨论,大家终于明白,实验中所控制的电压并不是随意定的,要按照提供的器材范围内进行选择.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探究”,课堂实验终于成功了.
结语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无定方,学无定法,但有一点,只要是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活动,活跃了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成功的.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和分析中知道学生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和探究的,要做到相信学生,让他们独立尝试,让他们在磨练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物理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颖、有趣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把陶先生的“做中学”牢牢地贯彻在实验之中,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丰厚教师专业素养,点亮物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