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比较之径,探言语秘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合理的比较,透视语言现象,发现语言规律,从而领略言语表达之秘妙。
  一、抓关键词语。移花接木。体会“一字千金”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替换字词、调换语序、删减字词等方法进行比较,在新语言环境的反衬下,能清晰地展示原词的作用和含义,使学生体会词语的精准与巧妙。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描写峰险:“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一个“抛”字煞是巧妙,山峰的险峻、石梯的陡峭,由“抛”字一览无余,起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针对这个关键词语,可以充分运用替换比较策略,展开教学。将“抛”与“垂、挂、扔”等字词进行比较、辨析。学生会发现:用“抛”字有笔直的感觉,更能突出天游峰的陡峭;从“飘飘悠悠”看出,用“抛”字更突出九百多级石梯在空中摇摇晃晃的感觉;从“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更能感受到只有用“抛”字才能表现出那种陡峭、窄小、轻飘的感觉……基于此,学生就在语言文字和鲜活可感的画面之间建立起了感性链接,联系具体的语境,进一步还原了“抛”字描摹的形象之美,进一步领悟“抛”字展现的表达之妙。在此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抛”字这一语词表达的精准与生动,也真切地体验推敲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愉悦之感。
  二、品重点句段,瞻前顾后,解读写作方法
  就一篇课文而言,其中就有许多相互联系的句段和可比的内容。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瞻前顾后,将这些内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隐的写作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此类表达方法的自觉认知,还可以在比较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五年级课文《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议论文,选取了三个故事进行论述:牛皋和岳飞向老者问路时的不同态度和语言;小学生脚踩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周总理安慰理发师。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讲道理也一看就明白。然而联系课文前后,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三个用来论述的语段在结构上各有其特点:先简要地列举事例,后用一句话概述讲礼貌的意义。这种“叙述+议论”的写作方法,特点鲜明,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自觉地“发现特点”,学会怎样说理,怎样表达。
  1.异中求同。让学生读通三个故事之后,用心发现三个不同内容的故事,有何相同之处?提示学生尤其要关注段落“怎么写”的方法。经过比较之后,学生不难发现三个故事都是用“叙述+议论”的方式来写的。这样的比较阅读实质上是用解读的方式,从沉浸文本思想内容转移到关注文本语言形式,是在学语文,而不仅仅在理解课文。
  2.同中求异。让学生将三个事例作比较阅读,同是举例却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既有牛皋问路的反例,又从古代到现代,老人、小孩、普通人、伟人浓缩了三个正面典型事例。这三个事例的设置也是一层深入一层,“牛皋问路”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小学生踩裙子”说明礼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周总理安慰理发师”则说明礼貌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从而学生就真正把握了三个故事如此排序的内在关联,阅读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及议论了。
  3.仿写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关于礼貌的事例,并写成短文,选用文中或自己加上一句切合故事的议论,再思考自己创作的语段,可以置换文中的哪一个事例,说说理由。这样的仿写从儿童经验视角出发,有效解读写作方法,从而达到感悟与表达的同构共生。
  三、借可比素材,旁征博引。把握文本特点
  当我们把文本放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解读,链接课内外可比素材,语文的外延就能有效扩展。与相关文本之间的比较,也可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的方法和写作特点,更深入地把握文本的特点。
  1.主题单元的比较。单元是比课文高一级的教学单位,每单元都有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单元知识和训练点。一个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学主题,当然也各具个性。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单元课进行比较阅读,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如人教版四上就有这样一组非常相近的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前两篇《白鹅》和《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围绕主题,就可以进行单元对比教学,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深切感受,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2.同一作者的比较。教材中编排的优秀作品,往往出自名家之手,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使作家写作风格?文本特点更突出。学生在这种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在发展,他们不再用单一的视角看待问题而是多元理解,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透过文字看背后的奥秘。如比较《走,我们去植树》《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共同点:首尾呼应,长短句相结合i押韵,采用了比喻、拟人对称表达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的丛林中,引领学生循比较之径,在静心思考中揣摩,体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领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从而一路前行,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在这样的探寻中,语文的世界,蕴含精彩,别有洞无!
  (作者单位:宿迁市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作为学科课程的现代意义的语文教学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道路。综观这一百年来的“语文教学”历程,似乎一直都面临着人们不间断的批评。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更是天怨人怒,全民共讨,仅从几篇批判文章的标题就可见一斑了:《试题荒唐成瘾成癖,考倒鲁迅考倒巴金——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不按模式作文,扣分!不做正面文章,扣分!问老师为啥,别问!——语文可真让人受不了啦》……  面对如此的指责、批判甚至“误尽苍生”
我校曾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校以强化写字教学为切人点,开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为我们坚信“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由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突出故事的剧情,更好地体现主题,教师与学生悄然扮演文中的角色,借助精心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往往只用一节课中的一两分钟时间,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样的“对白式”问题设计有着训练时机的严格制约,不能为“对白”而设计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契机。  一、在情感交融处“对白”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教师要善于抓住
2004年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寒红梨。经连续6年观察,证明该品种适合在辽宁省朝阳地区栽培;寒红梨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260.0g,最大单果重490.0g,成熟时果实底色
一、聊聊我们的调查专题  师:最近以来,我们班同学都在积极地参加一项调查活动。大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小小专题,认真设计了调查问卷,比较广泛地展开各种形式的调查。老师看到大家的投入,真感动!今天我们将会在一起交流、学习怎样把自己所作的调查写成一份报告。先说说,你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调查的是同学们喜爱的颜色这个有趣的问题。在调查中,我注意了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处理不同事情的时候,心里感受的色彩会
“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而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智慧和情感来建构。如何通过教师的智慧引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呢?笔者就此淡点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构建乐学的课堂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并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构建乐学的课堂。  在教学《掌声》一课时,为帮助学生体会掌声的深刻含义,在读完小英的变化后,我饱含深情地说:“多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因此,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创设多种情境对话形式,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阅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  1.运用精彩图片——设
[题记]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轻轻一问,成了人类共同的寻根情结。当这遥远的叩问再次从心底拨响,此时,让我们试着回答:我们是苏派教学中的水滴,从历史的学派文化渊源中走来,向儿童生命成长的大海奔去。一路上,我们还将吸纳时代的风霜雨雪,我们还将汇聚他流的玉露琼浆,一路奔流一路充实丰赡,一路奔流一路成长繁茂……  从教十多年来,有循着先辈经验理解追随的经历,也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  一、读书促感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忻法。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加深对文木的理解。  1 在轻读想象中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