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具备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的基本技能。在以往常规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认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就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能动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就自己多年的化学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要有一个促动策略,促动策略意在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1.在课堂演示中创设情境促“动”
(1)以教师自己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三尺讲台是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内的停留地,但在教师讲课中如果能够经常变化自己在教室里的站位,与学生保持更近距离的接触,用期望的眼神、幽默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一方面教师在示范演示中能更好地进行情境促动,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运动起来。
(2)以演示实验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教师演示的行动策略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示范。例如进行铝热反应实验时,介绍样品“银粉”(即铝粉),把此样品让左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右边的每一个座位,再介绍“红粉”(即氧化铁粉末),把此样品让右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左边的每一个座位,然后请学生把两种粉末混合起来,继续做实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个演示实验往往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伴随下能够非常成功地完成。
2.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促“动”
(1)问题落实在学生试验中。中学化学实验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学生一进化学实验室,总会对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药品非常感兴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多接触化学实验的仪器药品是很有必要的。一套实验装置的装配往往能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学生往往能在相互探讨和帮助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实验,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气体制取装置的装配,不同气体制取装置的比较,收集装置的不同点,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用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同种离子进行鉴别的方法和顺序等实验的参与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动起手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十分注意、十分关注的习惯。
(2)问题落实在知识讲授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的教学中,教师还是有大量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好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内容的特点等而定,不能盲目。课堂提问一定要对知识有针对性,不然就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对问题,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提问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3.在课堂讨论中布置任务促“动”
(1)任务促动在课堂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任务促“动”策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不宜过多、过难,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在同分异构体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以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列表比较前面学过的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概念中的同与不同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强化理解与记忆,进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任务促动在课外。教师可以先对某个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意要求归纳小结讨论的内容,然后在下一节课发言。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教师要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归纳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翻阅资料,做好作业。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当下一课时再进行时,学生会有准备地纷纷发言,列举各种问题的答案和应用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关于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教学中,采用“任务促动”策略能达到极好的效果。从写出分子式C6H14。所有的同分异构体以复习碳链异构出发,提出应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原则给予各结构简式以正确的名称,同时证明所有这些都确实是同分异构体,因为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名称。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讨论中很积极。在任务促“动”中各种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愉快地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策略是在课堂教学中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在实际运用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提倡师生互动并不是不要教师讲授,教师的讲授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动的过程,二者并不矛盾,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多思、多想,就一定能想出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办法。
1.在课堂演示中创设情境促“动”
(1)以教师自己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三尺讲台是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内的停留地,但在教师讲课中如果能够经常变化自己在教室里的站位,与学生保持更近距离的接触,用期望的眼神、幽默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一方面教师在示范演示中能更好地进行情境促动,另一方面能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运动起来。
(2)以演示实验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教师演示的行动策略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实验示范。例如进行铝热反应实验时,介绍样品“银粉”(即铝粉),把此样品让左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右边的每一个座位,再介绍“红粉”(即氧化铁粉末),把此样品让右边一排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座位一直依次传到左边的每一个座位,然后请学生把两种粉末混合起来,继续做实验。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这个演示实验往往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伴随下能够非常成功地完成。
2.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促“动”
(1)问题落实在学生试验中。中学化学实验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课,学生一进化学实验室,总会对实验室的一些仪器药品非常感兴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多接触化学实验的仪器药品是很有必要的。一套实验装置的装配往往能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学生往往能在相互探讨和帮助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事先设计实验,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气体制取装置的装配,不同气体制取装置的比较,收集装置的不同点,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用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同种离子进行鉴别的方法和顺序等实验的参与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动起手来,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十分注意、十分关注的习惯。
(2)问题落实在知识讲授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的教学中,教师还是有大量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好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内容的特点等而定,不能盲目。课堂提问一定要对知识有针对性,不然就会出现学生无所适从的现象,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不回答问题或回答不对问题,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提问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3.在课堂讨论中布置任务促“动”
(1)任务促动在课堂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任务促“动”策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鉴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不宜过多、过难,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在同分异构体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以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列表比较前面学过的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概念中的同与不同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强化理解与记忆,进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任务促动在课外。教师可以先对某个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代下去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注意要求归纳小结讨论的内容,然后在下一节课发言。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多种答案,教师要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归纳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课后翻阅资料,做好作业。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当下一课时再进行时,学生会有准备地纷纷发言,列举各种问题的答案和应用结果。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师生互动、有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关于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教学中,采用“任务促动”策略能达到极好的效果。从写出分子式C6H14。所有的同分异构体以复习碳链异构出发,提出应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原则给予各结构简式以正确的名称,同时证明所有这些都确实是同分异构体,因为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名称。学生非常感兴趣,并在讨论中很积极。在任务促“动”中各种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探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愉快地感受到学习的情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互动策略是在课堂教学中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在实际运用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提倡师生互动并不是不要教师讲授,教师的讲授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动的过程,二者并不矛盾,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只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多思、多想,就一定能想出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