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之有法 放之有效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多年课程改革的坚持,可见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改革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审视、研究课堂教学,使课堂新意盎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巧妙引“导”,为数学学习准确导航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设计合适、有效的问题,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导”在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关注学生已有认知,把严谨、抽象的数学,通过老师巧妙的引导,变枯燥为有趣,诱发积极思维。
  如在教学二年级《找规律》时,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名叫“比比咱们的记忆力”,出示两张卡片,卡片反面各有一个多位数,让两位同学来比赛,看谁能以较快的速度记住上面的内容。(男女生各一名,男生记的内容是568936589,女生记的是245245245),学生马上说这个比赛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245就行了,重复三次。此时我因势力导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这样引导进入新知的探究,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导”在学法提示
  数学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形成技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领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五根长短不同的小棒,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五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三根小棒围三角形。我将学生可能想到的选法整理到一张表格中,学生摆完后共同观察,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学生观察汇报的结果,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什么情况下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很快发现两条边加起来的和要大于第三条边。……本环节,在问题提出之前,我让学生充分操作、观察、比较,为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体验作为支撑,然后围绕“核心知识”精心引导学法,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沿着教学目标不断深入。这样的数学思考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导”在难点突破
  每一个数学知识的难点往往就是重点,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而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直观的。课堂的引导就要化抽象为直观,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判断、迁移的方法进行推理。
  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课,(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是掌握分数意义的一个难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引导:(1)观察。借助图形说说每图中的阴影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并说每一个各将什么当成单位“1”;(2)对比。对以上图形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3)概括。通过以上的观察对比,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概括;(4)运用。运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单位“1”的意义。让孩子们在直观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大胆开“放”,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探索知识的奥秘。
  “放”在用脑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在思维碰撞中明晰道理,真正把知识学活,用活。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出示:76<□,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并紧接着问:还有其他填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0、800、909……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接着我说:“还有吗?写得完吗?”这样的数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放”在汇报交流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在思想上确立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使产生产生亲切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等于底乘邻边还是等于底乘对应的高呢?当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强烈的碰撞,产生了激烈的争辩时,我放手让学生交流。当学生们在质疑争辩中,明白了当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后,底不变,但高变大了,面积变了……这样,在开放的汇报交流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不但理解和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还明白了两种平面图形的变化中边与面积的变化。我们也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彰显无疑。
  “放”在动手操作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应用知识并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 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时,精心设计了探究情境(我用向日葵面包店的一种长方体包装盒把整节课穿起来),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操作探究,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孩子们不但解决了数学问题,还成为了“设计师”“营销员”,我留足时空,让学生充分 动手操作,借助桌上的学具拼一拼、摆一摆、捆一捆,在小组内愉快地讨论、交流,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包装方法( 、 、 、……)。学生们集思广益,自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他们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导”“放”相携,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學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该导则导,该放则放,导放结合,相辅相承,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顺水推舟” 学概念
  小学数学课程,概念多且杂,有些概念是全新的领域,有些则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或经验储备。怎样落实概念的教学呢?教师根据学情,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导放结合,穿插,才能完成好概念的教学。
  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口算(每个算式的答案都是1)。第二步,观察(每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和乘积之间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发现(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就叫互为倒数。)第四步,理解(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举例加以应用提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放”再“导”,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倒数的知识联系点“乘积是1”,弄清概念,最后又放手让学生应用,加深对概念的掌握。
  “收放自如”学计算
  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合起来,赋以枯燥的算理教学以生动的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要顺应学情,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碰到问题时再大胆“出手”,于关键处点拨。
  如在教学“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将例题“2900÷700”直接呈现在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计算。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2900÷700=4……1,由于学生受到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都认为此题是正确的。这时,教师不能再“放”,我引导学生围绕“1”这一问题的症结进行引导,用以下几点进行点拨:先让学生进行验算:通过验算发现计算错误。接着引导学生分析: 从现象上分析:余数在被除数中所在的数位是百位,所以余数是100而不是1。从本质上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两个0,表示同时缩小了100倍,商不变,余数却跟着缩小100倍,所以余数1要扩大100倍,才能还原成本身的余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按“放——导——放——导”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深入浅出”学几何
  空间与几何的的学习,重在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提升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精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素材,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感受几何的概念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题能力。
  如当学生学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学生构建了用对应的底乘高再除以2来求面积。我设计了求出右边斜边是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们议论纷纷,“斜边上没有高怎么求面积呢?” “真的不可以吗?没有高那我们画一条嘛!”我顺势而导,学生们就动手画出了高,几个同学就恍然大悟,“真的有高了!原来就是斜边的一半嘛”一语道破天机,其他的同学顿时豁然开朗……当学生面临困境时,我们老师可以风过无痕地加以点拨,让孩子把几何学得丰厚,学得轻松,达到了“深入浅出”的境界。
  结语
  总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巧妙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將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使这首老调弹奏出和谐而富有激情的新歌。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理运用“数学学历单”,可以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学历单;三角形; 合理制定; 科学安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同课异构是教研活动的常见模式。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通过分析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的区别,得出只有素材源于学生,且开放探索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3-02  在教研活动中,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作为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程晓堂教授指出英语语言能力是基础,是其他几项能力发展的依托;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突破点;学习能力是必要条件。 学习任何学科都具有掌握学科知识和获得思维发展的双重价值,理想的教育是学思并重。英语是语言学科,拥有培养语言能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普及和智能化时代的深层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时代大考和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培育的广泛变革。在以转型发展为前提下,主要是以地方本科高校为转型发展中的发展主力,推动快速转型。衡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立足衡水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定位,创建与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高级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大力推动转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不以数学思想为指导,而数学思想蕴含在數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通过创设有效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转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9-02  【教材内容】苏教版
[摘要]简单梳理“梯形”作为数学名词的来源,并借助梯子的结构,分析了梯形是对其结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抽象提炼的结果,是人们大脑的反映,展现了梯形有关概念的来源及合理性,水到渠成地得到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给出了教学中应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和重视民族语言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梯形;梯子;概念;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當学生迈入中高年级后,思维能力开始逐渐成熟,识字量也在不断上升,可以独自尝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使用批注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留意重难点,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为其文学素养的成长奠基。本文重点阐述了批注式阅读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借此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点燃他们读好书的热情。  【关键词】课外阅读;批注;小学语文  所谓批注式阅读,一般是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目标下,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新变化,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除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求促进学生在多样化教学模式下身心的综合发展,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素质拓展;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巧妙地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为体育教学课堂带来最大化效益,促进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言:“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義。”这就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割裂、“重字词轻理解”提出了严峻挑战。  传统文言文教学弊端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重点放在课文字词疏通上,课上花大量时间在文言字词句的解释和疏通上,课堂上字字落实,句句讲解,很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截了当地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节约时间,但是却没有给学生惊喜,使教学过程比较平淡,也无法帮助学生快速地走进地理教学情境中。而导入是学生接触到地理内容的“第一印象”,决定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程度,良好的导入环节能够有效烘托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抱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导入方法,直击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