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习的轻松,知识掌握的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是怎样把数学概念放在学生生活实际中进行教学的。
一、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的雏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顯得轻松、自然了。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
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
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学应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三、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
一、从生活中发现概念的雏形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成功的教学经验启迪着每位教师,数学教学中若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五(3)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雏形也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同时这样展示新知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学百分数的热情。学生根据上述的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样读,怎样写……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顯得轻松、自然了。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
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
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学应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概念
当学生已经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基本掌握了概念的含义后,为了丰富知识的外延促进理解,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和学习手段,来剔除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抽取其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认识”时,当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大堆实物,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圆柱体,再想一想,家里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这样通过许多的实例,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更加充分了,形成的表象也更加鲜明,因而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为明朗。三、以“实际问题”为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充分运用本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进行成果展示。这时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烁,创造出了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图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总之,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创新才能得以实现,生活才能得以新发展。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生活,创新就没有了生命,学习便失去了本应有的乐趣与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