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面对这一形势,在组织学生进行高中复习时应立足于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在复习策略上作相应的调整。
一、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复习,课时紧、任务重、内容多、涉人面广、综合性强,学生能否掌握高效率的听课方法是决定复习质量的关键,为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应在学法上予以指导:
1.要求学生在预习、复习时记下疑难问题,为及时质疑解疑扫清障碍。
2.大胆质疑。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应主动请教老师,做到疑难问题天天清,不留后患。
3.学会听课。根据预习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精力,解决重点问题。
4.学会记笔记。记下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巩固。
5.科学用脑,保持良好的心态。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具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作为教师应研究学生状况,加大感情投人,微笑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完后两极分化严重,对好生应指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后进生应唤醒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指导中等生找出差距,鼓励他们刻苦上进。
二、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各种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从前两年高考成绩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以图为切入点,每一问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图中所给的注处寻找答案。从现实看,读图能力偏弱也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之处,所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读图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三个转变:
1.改变重文字轻图表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教给他们读图方法。
2.从知识的识记到空间要领的落实,对于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可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回忆边填,熟练掌握地形、政区、河流、矿产、城市的分布,即做到脑中有图,对于示意图、模式图应化繁为简,熟练应用。
3.从图形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地理表现形式的转换能力,如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总之在地图知识的复习中教给学生读图方法与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三、重视双基复习,忌好高骛远
地理教学首先应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学生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往往彼此孤立,容易失散和混杂,把学生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的线,最后编结成知识网,才能把整个知识体系全部抓起来,顺理成章,融汇贯通、清晰牢固的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能力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要严格按计划科学地安排组织学习,复习过程中注意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可采用提问式、讲座式、温故知新,不能慌慌张张去赶进度,更不能囫囵吞枣,该讲清楚的一定要讲清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扎实地复习,扫清认知障碍,建立正确的地理知识结构。
四、变换角度,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传统的复习方法是把每一节的概念、原理、过程复习一遍,学生以听为主,方法简单机械,重点不突出,气氛沉闷。变化复习方法和角度,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如对简单问题可让学生练习然后教师再讲评,练得好学生能掌握的,教师可以不讲。也可以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教师答,难点问题教师先讲,学生再练习,练后再讲。通过教师讲评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找出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开阔思路,学会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时长时间以一种模式复习,会使学生思维倦怠,出现思维疲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变化学习环境,换角度、换教材,激活学生兴趣,以趣导思,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综合性强的图文信息作为思维训练素材,突出新颖性,对学生求知欲进行积极诱导。在正面讲述中插入反面启发,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五、精选习题,培养解题能力
精选一些思考性较强的习题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审题的科学方法和程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可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发散性习题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平时应多加练习,从高考试题看综合题占了很大比重。答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综合知识,还妻有文字表达能力,综合题要求学生能将分散在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加以综合分析,并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适当拓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不仅要知道而且要适当延伸和挖掘,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也相应地提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把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新闻、地理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整个世界,扩大地理知识广度。
一、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复习,课时紧、任务重、内容多、涉人面广、综合性强,学生能否掌握高效率的听课方法是决定复习质量的关键,为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应在学法上予以指导:
1.要求学生在预习、复习时记下疑难问题,为及时质疑解疑扫清障碍。
2.大胆质疑。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应主动请教老师,做到疑难问题天天清,不留后患。
3.学会听课。根据预习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精力,解决重点问题。
4.学会记笔记。记下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巩固。
5.科学用脑,保持良好的心态。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具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学生往往产生畏惧心理。作为教师应研究学生状况,加大感情投人,微笑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完后两极分化严重,对好生应指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前进,对后进生应唤醒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指导中等生找出差距,鼓励他们刻苦上进。
二、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各种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从前两年高考成绩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以图为切入点,每一问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从图中所给的注处寻找答案。从现实看,读图能力偏弱也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之处,所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读图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三个转变:
1.改变重文字轻图表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教给他们读图方法。
2.从知识的识记到空间要领的落实,对于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可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回忆边填,熟练掌握地形、政区、河流、矿产、城市的分布,即做到脑中有图,对于示意图、模式图应化繁为简,熟练应用。
3.从图形信息归纳到地理规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系统内容与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地理表现形式的转换能力,如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总之在地图知识的复习中教给学生读图方法与技巧,还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多种思维能力。
三、重视双基复习,忌好高骛远
地理教学首先应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学生平时学到的地理知识往往彼此孤立,容易失散和混杂,把学生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的线,最后编结成知识网,才能把整个知识体系全部抓起来,顺理成章,融汇贯通、清晰牢固的掌握。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能力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要严格按计划科学地安排组织学习,复习过程中注意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可采用提问式、讲座式、温故知新,不能慌慌张张去赶进度,更不能囫囵吞枣,该讲清楚的一定要讲清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扎实地复习,扫清认知障碍,建立正确的地理知识结构。
四、变换角度,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传统的复习方法是把每一节的概念、原理、过程复习一遍,学生以听为主,方法简单机械,重点不突出,气氛沉闷。变化复习方法和角度,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如对简单问题可让学生练习然后教师再讲评,练得好学生能掌握的,教师可以不讲。也可以变教师问学生答为学生问教师答,难点问题教师先讲,学生再练习,练后再讲。通过教师讲评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找出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开阔思路,学会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时长时间以一种模式复习,会使学生思维倦怠,出现思维疲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变化学习环境,换角度、换教材,激活学生兴趣,以趣导思,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综合性强的图文信息作为思维训练素材,突出新颖性,对学生求知欲进行积极诱导。在正面讲述中插入反面启发,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五、精选习题,培养解题能力
精选一些思考性较强的习题给学生,并教给学生审题的科学方法和程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可使学生主动地探究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发散性习题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平时应多加练习,从高考试题看综合题占了很大比重。答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综合知识,还妻有文字表达能力,综合题要求学生能将分散在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加以综合分析,并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六、适当拓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不仅要知道而且要适当延伸和挖掘,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能力也相应地提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把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新闻、地理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整个世界,扩大地理知识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