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简相关论文
一、陆象山与江西学派陆九渊,字子静,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二月生于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县)。早年据孟子“庶民去之,君子......
理学作为唐宋儒学转型之后的新儒学,是中国经学发展的特殊样态和重要阶段.宋代理学对于天理、道统和心性之论的探讨,拓展了中国哲......
杨简是陆九渊的高徒、“四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杨氏易传》是杨简以心学视角研究易学的重要著作。杨简吸收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并......
《系辞·上传》第五章是《易传》中最重要的一章,而其释义适巧又未有定论.之所以未有定论,在于其丰富解读的可能性.本文取宋明儒对......
“不起意”是宋儒杨简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在明代经历了一个由沉寂到热闹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与阳明学士人的大力推动......
杨简无意于为诗作赋,但其于无意间所作的163首诗和6篇赋,却流露出了其诗赋观:即其主张诗赋应以写无邪之思、仁义孝慈、民生现实、......
杨慈湖诠释《诗经》颇有特色.他从自我“本心”出发,对《诗经》有一个“前理解”,即认定《诗经》三百首皆为“本心”之所发,均符合......
中国传统哲学更加注重和强调悟性、直觉和体验,是“悟性主义”的,这在心学传统中体现的更为突出。杨简作为陆氏高徒,好学善思重悟,经过......
南宋时期,社会思想较为多元化,士大夫阶层努力维护主流价值观,杨简侧身其中。他秉持廉洁操守,结交诤友,修身自律,尽职兴学,奉公为......
杨简是心学派解易的代表人物,但其解易并非“象数事物,皆在所略”,杨简时时以象释经,以爻位解经。本文试图透过杨简用阴阳解说“利西南......
杨简是心学派解易的代表人物,但其解易并非"象数事物,皆在所略",杨简时时以象释经,以爻位解经。本文试图透过杨简用五行解说"黄裳元吉......
从杨简问学悟道的经历看,家传的影响、象山的启沃、环境的熏陶以及他本人的勤思默想都是他思想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从思想构成看,他继......
杨简是使心学真正独立的人。他超越陆九渊,迥异于程朱理学,彻底树立起“心”的本体论,主要体现在心与理、心与正、心与意的辨证上,他颠......
南宋哲学家杨简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宋史》本传和《宋史·艺文志》共著录杨简著作12种,而现存杨简著作只有5种。其中关于《......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气象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具有性气合一论倾......
文章以杨简解释《论语》中的部分文本为案例,对杨简解释《论语》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杨简解释的生命基础是“道心的滋润......
以象山学为禅学,乃是学术、门派、政治等多重因素的演变结果。由于心性论的差别,朱子学派认为象山"认气做理",批评其为禅学。朱陆门......
杨简视易为“已”,又从“我”、“吾”、“一”、“心”等不同侧面对其进行描述,“已”实为“心”,己易即为D易,易为心之易,易道为心之......
杨简作为心学解《易》派的代表。其易学思想是心学与易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心学视域下的易学,在杨简的心学体系中。心具有本体特征......
杨简通过"扇讼"之问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强调了"本心"澄然清明、自然静定、自善自明、知是知非、圆融自足的特点.并通过"鉴......
南宋"甬上四先生"除沈焕外,都有自己的解《诗》之作。舒瞞所作《诗经》文献已佚。袁燮、杨简的《诗经》文献是他们重要的学术著作,也......
杨简是南宋浙东“四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心学思想的重要阐述、拓展和实践者。他以心体的无限广大、无限能动和“本心”至善......
杨简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的高徒。《慈湖诗传》是杨简在《诗经》方面的论著,是宋代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诗经》研究著作,也是废......
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使藏于中秘、靠抄本有限流传的《大戴礼记》得以普及,对它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朱熹与杨简......
杨简心学思想中有一个核心的概念“不起意”,“不起意”说主要讨论的是道德直觉论。其思想源头之一是《周易·系辞传》的“无......
心学重视"顿悟"。顿悟虽然是一种直觉思维,但心学作为一种学说,自有其理论逻辑。心学认为,人的心量与宇宙同大,只有此"心"对宇宙的......
杨简《五诰解》是陆九渊心学一派《尚书》学的代表作,其借解《书》批驳《孔传》,阐发“道心不动于意”、“心本静”、“三才一贯”的......
杨筒以其颇具神秘体验的心学思想解释《诗经》,使他的《诗经》研究独树一帜.他的诗歌是他心学思想的载体,有许多是所谓讲义之押韵......
“心”“意”是杨简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杨简以“不起意”为宗,抛弃了陆九渊“发明本心”之后的修养工夫,只剩下切己自反一节,以......
“不起意”是宋儒杨简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理解这个命题,历来争议颇多。“不起意”针对的乃是与本心要求不相符合的意念。......
杨简心学的工夫,基本上是沿着内外两条道路进行,最后统一于心。向内,杨简心学工夫沿着毋意、反观之路,去体认“本心”的完满自足及......
江西陆学创始人三陆子的思想不尽相同。陆九韶倡导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陆九龄就天赋之形色以求其所以然,有性气合一论倾向,陆......
宋代大儒杨慈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他对先秦道家老子、庄子学说的批评与肯定;由其晚年所撰青词,可以见出他对道教科仪的......
杨简主张废《毛诗序》,这和他心学思想的理念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他主张"本心""道心""无邪"之心具有普遍的意义,故而反对《毛诗序》......
杨简的《慈湖诗传》以陆九渊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为阐释原则,建构了一个心学的《诗经》学阐释体系,是宋代《诗经》学史上的心......
杨简(1141—1126),字敬仲,谥“文元”,南宋慈溪(今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晚年因筑室于德润湖(今慈湖),世称“慈湖先生”。杨简幼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