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相关论文
黄易曾主动赠予翁方纲金石拓片并向翁方纲分享访碑雅事。翁方纲在黄易本《熹平石经》拓片上的题跋为黄易本最终被确立为宋拓本奠定......
汉末石经被毁,“六经”与“五经”的疑问成了千古之谜.熹平石经两块乐律残石重见天日后,经综合考证可见其足以成为《乐经》再现于......
汉以来史籍中多见《乐经》佚失,仅剩"五经"之说.出土的熹平石经两块乐律残石虽仅有77个汉字,但结合文献史料的零星记述和历代学人......
朋友,当你徜徉在云南石林,为这阿诗玛故乡千岩竞秀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陶醉时,你是否知道在华夏文明的摇篮、自古帝都的西安,也有这......
常遇到一些书法爱好者到琉璃厂去买碑帖,但如果深究起来,到底何为碑,何为帖,恐怕多数人就很难说清。为了便于大家收藏和学习,笔者......
郑玄《论语注》,以《齐论》、《古论》读正《鲁论》凡五十事。传世与出土文献中保存的“鲁读”注文,仅二十七条、二十八事。笔者以......
爻、卦是《易经》最核心的内容,阴阳爻和八卦作为最基本之构件,构建了《易》神秘的殿堂。从爻、卦中不仅可以找到文字术数、生殖崇......
一、概述西安碑林自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落成,至今已有九百余年了。碑林是以唐《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博物馆藏《石鼓石经缩本》册页内容的梳理分析,发现前五开为明代顾从义缩摹宋版石鼓文于一方端砚上的文字拓片,后......
经常出现的纹饰多为东王公、西王母,三足鸟、九尾狐,九天玄女、飞天羽人,以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四神图案。天国神仙的神话世界,......
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正> 定州西汉怀王刘脩墓出土的竹简《论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论语》抄本。初步被认为是《论语》的汉简有约620枚,残简居多。简......
首先,要了解“传”和“拓”两个字的含义。传,就是相传继续也;拓,就是用纸和墨摹印碑石或器物的文字和花纹。传拓术是我国古代长期......
朋友,当你徜徉在云南石林,为着阿诗玛故乡千岩竞秀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陶醉时,你是否知道,在华夏文明的摇篮、十三朝帝都的西安,也......
2016年5月5日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一方康有为手书“张述先孺人杨氏节孝碑”。该碑通高220厘米,宽78厘米,厚22厘米。张述先是民国......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路远先生所著《碑林语石——西安碑林藏石研究》一书于2010年12月由三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收录关于碑林藏......
《西安碑林名碑考》是对西安碑林部分重要藏石进行系统考证研究的一部专着,田润霖撰,刘绵第整理注释。书中涉及到的碑林藏石有《峄......
《鸳鸯七志斋藏石》(以下简称《藏石》)所录碑石,是西安碑林所藏碑石瑰宝之重要部分。原石为于右任先生民国期间从洛阳等地搜采后......
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汉字演化过程中,随着甲骨文的消泯、金文的式微,古人以刀代笔赋予了石头......
三千丰碑贞石林立的西安碑林已度过了九百一十七年的岁月,在沧海桑田的漫长变迁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石刻文物的妥善入藏、珍存保护......
碑刻分为纪事刻石和经典刻石两类,“纪事刻石者,纪当时之事实,刻石以表章之也。经典刻石者,古人之论著,籍刻石以流传之也。自有刻......
于右任先生为陕西故乡捐藏石的善举,一直被传为佳话,诸多史料都有记载,发表的文章数不胜数。而对此举的时间、经过和数量却众说纷......
西安碑林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这里收藏着汉、晋、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各种碑石3000余方,负......
创建于北宋元韦占二年(1087年)的西安碑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收藏有汉至民国时期的碑石、墓志近3000多方,其中的汉《曹全碑......
“兔”字“小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看“兔”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于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样子。在甲骨文中,“兔”就是一只兔子......
<正>近年中国各地博物馆的增长速度可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这令许多人难以想象。新增的各类博物馆,多数只产生局部地区或......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河洛嵩岳一带就居住着同大自然顽强斗争的先民。到了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已掌握了制造彩陶、骨锥、纺轮等较......
刻石,即是刻写石经,也就是将儒家经典刻写在石头上。自公元2世纪至18世纪,我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刻石工程有7次。第1次刻石东汉灵......
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涛博士新近出版的专著《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12月版 )是《中国......
儒家太学石经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它们与书籍的发展演变也直接相关,石经发展与书籍装帧、字体选用、排版格式等方面均......
汉隶精品——熹平石经《熹平石经》又名《汉石经》,《一字石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熹平石经》始刻于东汉熹......
王锦生先生认为河南博物院藏两块汉代残石为儒家佚籍《乐经》,属于熹平石经,但《乐经》于西汉时期业已失传,《乐经》之说不能成立.......
黄易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书画篆刻家。他以金石为媒介广交天下学人,其中,交最久知最深者当为大兴翁方纲。二人相交相知......
两汉校书,以刘向歆父子最为知名,但仅有《别录》残文及《七略》纲目留存,校书内容不可复见.东汉时期虽无校书目录,却有勘书残石流......
汉碑中《熹平石经》享有盛名.本文研究认为:一、该碑的书丹并非蔡邕一人所为,而当是儒学书家群体所作.二、其文化影响在当时不可低......
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以为13朝古都而闻名于世,林林总总的考古发现凸显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就东汉而言,11座帝陵分布于城北的邙山南麓和......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致碑》,立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五月。碑高97厘米,宽47厘米,隶书19行,满行29字,有界格。1991......
清代碑学兴盛,篆隶名家辈出。流风所致,习隶书者无不以汉碑为归依。如黄易、金农、桂馥、钱泳等,他们写的隶字都从汉碑出。只是由......
《张迁碑》为东汉晚期作品,此时八分书已极度成熟,同期作品已出现程式化的倾向,如《熹平石经》等,而《张迁碑》有意地拉开与法度程......
西安碑林以它璀璨而丰富的艺术瑰宝而著称中外,闻名遐迩。它的始建,可上溯到北宋时期,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这座文化宝库,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