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关论文
《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一句,《教学参考书》(苏教版)根据王力先生的意见,译为“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
1.何……为(wei)、何以……为(wei)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替换;“以”......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繁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以《孟......
古文中"以"有连词和介词的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该如何准确地判断呢?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本文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对词的语法化进行探究,通过对“吕”“台”“胎”三字同源进行探讨,得出其词源义为“胚胎”,从而......
结合古汉语具体用例,从词义引申角度,探讨动词“以”的“使令”义来源,说明其由“以”的近引申义“致、送”义进一步抽象而来,存在于兼......
"以"字是古汉语中用法非常灵活的一个介词,《文通》主要从搭配功能的角度对其作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既有对"以"字的语法特点也有对......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
本文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和分布等角度,对《庄子》中的354例介词“以”及437例“以”与其它词语组成的固定格式进行详细的描写与分......
《祖堂集》是五代时南唐静、筠二禅师编辑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该集中的处置式主要有“把”字句、“将”字句、“以”字句。论文拟......
首先,可以从各自的定义来区分。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用来介绍动作行......
再论“何以……为”句式李春玲关于古汉语中的“何以……为”句式,历来争议颇多,对于这种句式末尾“为”字的词性,主要有两种意见:1.语气......
在古汉语中,"以"字作虚词的用法繁多,介词和连词是常见的两种用法,但这两种用法很容易混淆。介词和连词的定义、"以"字前是否有附加成......
古汉语"以"有"用,使用,任用"的动词义,但该动词义产生较晚,商代、西周时期"以"还不具此义。至春秋末期,"以"在"提挈、携带"的本义基础上,在表......
早期致使义处置式并不如学术界之前所言始于"将"字式,它在"以"字式就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进入中古汉语以后还有"持"字式,最后在"将......
“永锡尔类”的“类”当训为“善”;“无苛政”的“苛政”是“繁杂的赋税”之意;“管仲以其君霸”的“以”应释为“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在现代汉语中,与实词相比,虚词......
学位
《侍坐》章只是师徒间的一次随意的谈话,分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三个层次。他"哂"子路,不是否定他的志向,只是不赞成他的......
本文结合"以"的语法化顺序和"以"及其相关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认为:多义词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中可借鉴该词语法化......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据统计从1995~2003 年八年的高考文言虚词考查中,对“以”的考查就出现过六次,所以准确......
本文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出发,对现代汉语中“以”的用法进行共时研究,找出“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特性。并对现行市面......
“以”是古汉语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虚词,其介词、连词用法在古汉语中丰富而复杂,且延续到现代汉语害面语中。本文以虚词“以”为中心......
针对《墨子虚词用法诠释》中对“以”字用法的诠释,结合具体例句,侧重从“以”字的句法功能角度,对“以”字的名词义、用作第三人称指......
期刊
《诗经》中的"以"字出现频率很高,有299次。这些"以"字的用法很丰富,就虚实来说,虚词用法居多,实词较少。就其词性来说,有动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