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相关论文
本文以章学诚《文史通义》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共分八章。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清代是传统......
王梓坤,1929年生于江西吉安,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著有《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随机过程论》等。 读书的乐趣 你最喜爱什么......
《史记》在今天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在较早的时期,它的命运却并非如此。东汉班固曾经批评司马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
章学诚的“史德”论要求治史者在撰史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摈弃个人的主观偏见,如实记载、客观评价史事,揭示社会发展......
<正> 1931年,我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肄业。当时,钱子泉先生(名基博)是校务主任,也是上海光华大学的文学院院长。他每星期到无锡来,......
在清末民初的史学近代化历程中,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从乾嘉学术的边缘逐步走向了现代史学的中心。时至今日,《文史通义》已被公......
知识分子离不开图书杂志,是书刊的主人,书刊是知识分子的资本,帮助他建功立业,互为之用,相辅相成。日积月累,数量增多,经常翻阅,难免损坏,久......
传统的观点认为章学诚在他生前因不善考证并批评考证而被边缘化,在他去世后相当长时间内,章学诚的学术思想也一直处于潜伏隐晦的状......
《文史通义》,从其书名即可知,章学诚采用了“通”的手法阐释文史理论。目的在于打通文学理论与史学理论的界限,更主要的是将诸多史学......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外篇》中借鉴古代文史理论的智慧来建构自己的图像传播思想,并对古代方志类作品图像的传播之道、传播的缺陷......
一代编辑大家周振甫先生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在其漫长的编辑生涯和研究历程中,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起过......
在清末民初学术界,张尔田以推崇和发扬章学诚学说而著名,所著《史微》以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说”为基础“考镜六艺诸子学术......
清乾嘉时代,浙东史学代表章学诚在其著作《文史通义》中提到“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中国历......
"六经皆史"是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的卷首提出的重要论断,关于这一命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即"六经皆史"的提出、内......
清代的章学诚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史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古代档案学理论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创见。他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章学诚生于浙东,又立志治史,其思想自然深受浙东学派的影响,并......
章学诚既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又是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际上颇有......
常言道:文史不分家。“诗言史,史含诗”,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六经》皆史也”。中国......
检叶瑛《校注》,与叶长青“援引从同”之处,数量极大。又书中确有采用叶长青之说并加以标明的,然全书仅有12次;书末《引用书目》列出“......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其中有许多篇目提到文书档案的体式。文书档案的体式是指文书档案的体裁格......
牟润孙在《励耘书屋问学回忆——陈援庵先生诞生百年纪念感言》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先师很少批评人,时常诵"不薄今人爱古人"这句......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理论巨著,其对中国传统学术做了系统梳理,对学术流变时弊做了深刻剖析,对编辑规律特点亦多......
《文史通义》既是一部史学理论经典,又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精品,这突出地表现在章学诚对修辞格的自觉运用上。"修辞立诚"是贯穿章学诚历......
刘知畿《史通》、郑樵《通志总序》和章学诚《文史通义》三书在我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书对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通......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
章学诚《校雠通义》一书的重点在于论校雠、目录之学,其中申述的关于义例学的观念与《文史通义》一书有着整体的关系。《校雠通义......
章学诚为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文史通义》一书体严思锐,集中展现了其对文学的批评。章学诚反思乾嘉学风,坚定倡导"六......
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国学大师,平生最敬佩三人:诸葛亮、王阳明和曾国藩。钱穆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更未出国留学......
自顾炎武《日知录》明确提出"古人不为人立传","私人作传"便成此后百余年间备受瞩目的文学议题。在反复论难中,私传作为"传"之一体......
不同于正统考据学派,《文史通义》辨道器,以六经皆器而通达于道;溯流别,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倡文德,临文必敬,论古必恕;明文理,阐明......
《释通》篇是章学诚《文史通义》中重要的一篇史论,集中体现了章学诚的通史观念。《释通》篇论述了“通史”的产生和发展演变,分析......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辩似》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神妙之境",认为其以充足的学识为基础,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通过心领......
<正> 在中国封建史学发展的长河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史学家和史学评论家,他们的辛勤劳动,丰富和发展了封建史学。如司马迁,班固......
我们见到汪家熔先生的《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后觉得,书中颇有些值得今天出版操作时思考的题目,故请他将近两年间的思考作一介绍......
期刊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关于其中思想的研究论著颇多。有从史学角度、经学角度研究者,也有从文学......
【正】 (一) 近年来在对章学诚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倾向。例如有人在论述中把“人民性”、“唯物主义的自然史观”、“唯......
嘉庆元年,清王朝已现颓败之象,但考据学家仍囿于烦琐的训诂考据,纷争门户而不思救挽。为扭转学术风气之偏,章学诚刊刻《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开篇宗义"六经皆史",作为史学名著,前人已做过不少研究,但它对于《文史通义》中"文"的含义,以及章学诚如何针砭当时因......
<正> 在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德”这个范畴的是东汉的王充。他说:“夫人有文质乃成。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章学诚的文论,历来批评史著作多有阐述,但章氏在文学史学方面的卓越见解与其所建构的文学史体系,却未被学者所充分注意。章氏的文......
章学诚能够在《文史通义》一书中提出与儒家诗教理论截然不同的诗教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创造性地运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