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大学相关论文
(接上期) (十七) 查阜西先生愿陪我去游大理。联大的友人们虽已在昆明二三年,还很少有到过大理的。大家都盼望我俩的计划能......
走进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有一尊韦卓民先生的汉白玉塑像矗立在校园中心的三角地带,这位有着成熟教育思想和丰富教育实践的教育家、毕......
华中大学是由英美五个差会合作共办的教会大学。作为一所由五个差会联办且以美国差会资助为主的教会大学,华中大学的经费管理体制......
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学科设置有一个演变过程。本文以华中大学为考察个案,探寻其各个时期的学科设置情况,......
古来没有此种人 1934年,因为华中大学校长的言而无信,蔡尚思愤而辞职。他到了南京,住进当时号称“江南之冠”的国学图书馆,当起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教会学校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难.作为教会学校之一的“华中大学”迫于生存的压力......
他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为李达老校长当了13年学术助手;他24岁时发表文章,大胆批评前苏联尤金院士和罗森塔尔院士编著的权威......
本文以华中大学教育学院为个案研究,通过具体分析华大教育学院来揭示华中区基督教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密切联系。本文的旨趣在于探......
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是与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为基督教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基督......
中国的教会大学不仅是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产物,同时它又处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逐步走向本土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南京局势越来越危险,陈独秀于1937年9月9日匆匆离开南京,14日抵达武汉,租住在华中大学校园后侧一所旧式的四合......
张资珙 (1 90 4— 1 968年 ),广东梅县人。1924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后赴美留学,1930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华中大学已故校长韦卓民(1888-1976)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学人。他在中外哲学史、逻辑、教育和宗教神学等......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发轫于华中大学于20世纪30年代没讧的理学院数学组。1952年10月,华中大学理学院数学组与原湖北省教育......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和政府对基督教大学提出了世俗化的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又在教育领域实行党化教育,在种种压力下,基督教大......
韦卓民: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宗教学家(1888—1976)韦卓民是全国基督教反帝爱国、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领导人之一。这位华中大学(华......
(一)大凡说到武汉的城市文化,昙华林文化教育街区承载的厚重历史不能不提。我从小就生活在昙华林,熟悉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1920年,美籍韦棣华女士(Miss Mary Elizabeth Wood)在武昌创办了中国首所图书馆学校——文华大学图书科,招收大学肄业二年以上学生入学......
近代教会大学是我国教育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特殊产物,开辟了中国现代外语高等教育的 先河.华中大学作为近现代华中地区首屈一指的......
卓民先生逝世已有十多年了,他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少年时父亲曾以卓民先生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勉励我勤奋读书。他说,卓民先生每逢假......
华中大学创办于1924年,但成立不过三年,便因局势影响被迫关闭.当1929年华中大学重新开办时,面临着与国立大学和其他教会大学竞争的......
华中大学作为华中地区唯一一所教会大学,因上乘的教学质量,一度被教育界称为"模范大学",其下设的理学院更是为华中大学培养了一批......
1922年兴起的非基督教运动和1924年兴起的收回教育权运动,对教会大学的基督教信仰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自此,教会大学开始面临前所未......
华大求学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The Boone Memorial schoo)l,主要教授中文、基督教知识。1903年,文华书院......
为顺应中国社会和政府的要求,基督教大学从1920年代后期起开始向世俗化的方向迈进。但几乎与此同时,基督教大学又在进行着基督化的......
<正>二项联合协同增效30秒钟止痒解决了人类顽固的灰指甲烂胯丫香港脚明代伟大医药学家,药王李时珍的后人《世界李氏通谱》国家档......
我国著名的有机磷化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景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了。他毕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大学于l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
抗战期间,华中大学辗转桂林,西迁至云南大理喜洲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和开展科学研究。迁校入滇后,在哈佛燕京学社及当地......
<正>我长期在基督教教会供职,对教会在武汉地区所办教育事业比较熟悉。自汉口开埠以来,武汉基督教为了传教与适应半封建半殖民地旧......
<正>1871年,美国圣公会驻鄂湘教区王教韦廉臣(williams)在武昌创办了一所寄宿学校。为纪念圣公会驻华第一位主教文惠廉(wil-liam J......
哈佛燕京学社系近代第一个专门推动中美大学之间开展学术合作的国际性学术机构,其宗旨是促进中美两国高校的中国学研究。除了其主......
<正>创始阶段在武昌昙华林,有座创办于1871年,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文华书院、文华大学、文华中学都是它曾用过的名字,这座湖......
<正>华中师范大学于1986年收回了一批该校前身之一——私立华中大学的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目前在历史界,研究教会大学历史......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祖国山河大片沦陷,全国各高校亦未能幸免于难,多数受到日军狂轰乱炸。国民政府应时局之变制定了高校内迁......
华中师范大学有三个前身,即: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肇端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简称'华大')......
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是与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为基督教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基督......
本文以华中大学教育学院为个案研究,通过具体分析华大教育学院来揭示华中区基督教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密切联系。 华中大学教......
本文不仅仅是一篇有关于近代教育史的学位论文,而着眼于通过对两所关系密切的基督教大学学生群体的历史研究来观照、认识20世纪中国......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中华大学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1952年,华中大学、中......
一前奏虽然用了个颇象小说或剧本的名字的标题——八方风雨——这却不是小说,也不是剧本,而是在八年抗战中,我的生活的简单纪实。......
韦卓民先生作为华中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长期的教育实践帮助他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在治校宗旨观上,他要求华中大学保持基督......
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培养新闻干部的学校,创建于1946年2月,1949年7月改名为苏南新闻专科学校,1950年3月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