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概论》相关论文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文艺复兴概念的使用,与他1919年的欧洲之行有关。必须把此书与蒋百里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和他本人的......
《清代学术概论》写于梁启超思想转变期,研究此书中梁启超的科学精神,有利于了解梁启超对待科学的态度。在此书中,梁启超的学精神即实......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论大于史、思想大于学术的著述,这一特点在其理论结构中即有所体现。梁启超将学术置于"思潮"的框架中加以......
《清代学术概论》是清学史研究中的经典名著,其中梁启超对自己的评价是此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书中梁启超自我评价表现在其论述“......
在从近代西方全面移植其学科分类体系并将其固定化之前,我国学术界有过不少“学术史”、“学术思想”的研究,其中梁启超的《清代学术......
<清代学术概论>勾勒了清代学术史的基本轮廓,提示了清代学术"以复古为解放"的时代精神,并从学术本位、思想独立、科学研究三个方面......
“学术”对于中国来说.有数千年的历史。学术史研究,前人大体沿循两条路径:一是“因书求学”,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如章学......
大约40多年前了,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欧游心影录》,接著读《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那时很幼稚,字都认识,内容也知......
治史终成一家之言 钱穆自1928年起在苏州中学任教,在《苏中校刊》上发表《述清初诸儒之学》,这是他治清代学术史的开端。在1928年......
杨文会与清末佛教革新运动唐文权世界宗教史反覆表明,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往往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动荡流转交光驳......
一<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的名著之一,成书于1920年,是我国第一部以新史学思想体系写成的学术史专著,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和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学史著述主要有两种:《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此外还有一......
<正>毫无疑问,欲了解中国艺术,不能不了解中国学术。因为中国艺术虽然也必须诉诸于视听功能(西方莱辛将艺术概分为视觉和听觉艺术)......
本文试图通过对梁启超早年学术历程的回顾以及他生命最后十年(1919-1929年)心路转向的综合考察,结合其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作《清代......
《清代学术概论》被中国学者视为研究清代学术与思想的典范之作,在其单行本出版后即有日译本问世。1940年后,随着日本东洋学界世代......
【正】1993年我们在《世界史研究动态》第十期和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a》第七期发表了《论中西古典学》(THE STUDY ......
<正>观察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皆筑基于一定的观察,梁启超颇有自觉意识,早在1902年《近世文明初祖......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名著,1920年一出版就倍受读者的欢迎。在短短6万余字的篇幅里,作者对清代二百多年的学术......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轨迹清晰,脉络彰明,对清代学术史研究多有创获,而于学界影响深远。虽然《清代学术概论》是对清代学术史的......
<正>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曾有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
对于习惯了夏晓虹“慢工出细活”风格的读者而言,她的新著《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无疑是一个惊喜。短短数年之间,从课堂讲授......
《清代学术概论》是梁启超作于1920年的一部清代学术史力作。从问世至今,畅销不衰,成为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必读的入门之作。梁......
<正> 1920年,梁启超撰成《清代学术概论》,距今已六十余年了。我们还没有产生一部取而代之的著作来。我近为研究生讲授清代学术史,......
<正>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与伟大的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的道德继承论浅识●温克勤在近代史上,梁启超以批判封建旧道德,宣传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著称,他的......
《清代学术概论》是清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最能体现梁启超晚期治学特点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梁启超提出了三个有创造性......
阐述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关于清代考据学的批评,分析了梁启超对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及《孔......
《清代学术概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清代古文经学派的褒扬和对今文经学派的批评,却不能因此来解释文本同时透露出对今、古文两派实......
<正>"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这是一个著名的问题,学界将之称为"李约瑟问题"或"李约瑟难题"。称为"李约瑟问题",则李约瑟享有该问题......
<正>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格。近代以来,每当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这种风范更是贯穿......
17~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与中国语言学中西语言学史断代比较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释题中西比较是很吸引人的话题。中国和西方的语言......
近代思潮与社会变迁──简论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根源高瑞泉本世纪初,一度执思想界牛耳又退人书斋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劈头......
由被刻意渲染和广为流传的梁启超撰述《清代学术概论》缘由的轶闻看来,《清代学术概论》这一清学史经典的问世,似纯属"偶然"。但通......
梁启超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陈其泰“世纪之交”的时代机遇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内涵当二十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了著名论文《......
以1920年为界,梁启超的文化身份有着"政治型思想家"与"思想型学者"的显著区别.要具体了解这一身份嬗变的文化内涵,就须走进《清代......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是研究清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必读之作。学界对《清代学术概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已取得了可观的......